當前位置:花卉百科園 > 養花 > 植物知識 > 橄欖的文化背景
手機版

橄欖的文化背景

來源:花卉百科園 閱讀:2.77W 次
植物學史
橄欖是著名的亞熱帶特產果樹。栽培歷史悠久,在古書《齊民要術》中就有關於橄欖的記載。漢代《三輔黃圖》一書中寫道漢武帝元鼎六年……起扶荔宮,從植所得奇草異木,龍眼、荔枝、檳榔、橄欖、千歲、桔皆百餘本。由此說明,中國栽培橄欖在漢朝就很普遍,最少2000多年的歷史。

植物文化
核雕
橄欖核雕又稱欖雕,是漢族雕刻藝術之一,欖雕工藝秉承了嶺南文化的風格特徵,造型秀麗、雅緻,線條流暢、動靜結合、細膩精微,其總體藝術特色可以概括爲:雕刻精細入微,形態小巧玲瓏,其技法以浮雕、圓雕、鏤空雕爲主。
橄欖核上進行雕刻,其難度是可想而知的。正是由於其操作上的高難度,核雕技藝鮮有傳人。早在明代《清祕藏》中記載,“明代宣德年間有個叫夏白眼的,能於橄欖核上刻十六個娃娃,眉目喜怒悉具。或刻子母九螭,荷花九鷥,其蟠屈飛走綽約之態,成於方寸小核”。明代王叔遠精雕之桃核、邢獻之精雕之核桃、夏白眼精雕之橄欖核可謂之核雕三絕,其作品傳世絕少。在清代,也有不少核雕名家高手,技藝超羣,乾隆初年(1736年)蘇州民間藝人杜世元,也是用一枚不到一寸的桃核刻“蘇子游赤壁”題材,與《核舟記》中的核舟有所不同,核雕在當時被稱爲“鬼工”。

民風
據《齊東野語》記載,橄欖又名“諫果”、“忠果”、“青果”。因爲初食橄欖時有澀口之感,但放在嘴裏久了,就會感到有清甜的回味,苦盡甘來,就好像“良藥苦口”、“忠言逆耳”一樣。在古代它是一種名貴的果品。據《南方草木狀》記載,(此果)吳時歲貢以賜近臣。
在浙江溫州孤嶼西邊,位於現今博物館牆內有株高大的橄欖樹,據說此樹是明代萬曆丁亥年間(公元1587年),郡守衛承芳主張移建郡域南隅的“卓公祠”來此與興慶寺貼鄰時栽的。古祠早已廢了,而此老橄欖樹還健在,已有四百多年了。在此栽橄欖樹是爲了紀念卓公的,卓公爲明代浙江瑞安人,洪武進士,他爲人正直,遇事敢於直言,永樂初,爲徙藩事而殉難,忠貞不屈,視死如歸,感動了溫州百姓,人們就栽橄欖樹以紀念他的“秉性忠鯁,果敢淨諫”的精神。
橄欖的文化背景
本文鏈接:https://www.hhbky.com/yanghua/zhiwuzhishi/169629.html

Copyright © 2012-2020 花卉百科園 All right reserved.

文字美圖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內容由網友提供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