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花卉百科園 > 養花 > 植物知識 > 遷地保護活植物的成功栽培
手機版

遷地保護活植物的成功栽培

來源:花卉百科園 閱讀:2.46W 次

植物園活植物遷地保護(exsitu conseruation)主要是在露天栽培。由於植物園的遷地保護一般是在氣候區內,所以露地栽培較少碰到條件方面的問題。然而,在一定的氣候區內各種的分佈除了廣佈種(廣佈種一般不會成爲瀕危植物)外,它們在自然界中僅分佈於一定的生境,它們在一個羣落中也處於不同的層片或生態位之中。同時,各種植物也具有反映各棲地環境條件的生長節律。要把它們成功地栽培在植物園,正常生長髮育而達到遷地保護的目的並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

(一)生境的選擇及創造

由於在同一氣候區內的野生植物具有不同的生態適應性,例如有的喜光、有的耐蔭、有的喜溼、有的耐旱;有的喜歡酸性土壤、有的喜歡偏鹼性土壤;有的是地生的、而有的卻是附生的等。所以,對植物進行遷地保護要儘量選擇具多樣化的生境使其異質性,必要時還要適當改變地形、創造人工生境,使它們能各得其所,減少環境變化的脅迫而有利於它們的生長 、發育。

在自然界,各種植物的生長髮育狀況反映了它們所處的生境條件。通過野外考察、分析,在對它們進行遷地保護時,選擇和創造適合的生境是進行成功栽培的關鍵。然而,在生態調查和野生植物的栽培中,我們發現不少野生植物它們所處的環境條件不一定就是它們整個生長髮育過種或某一階段最適的條件。例如,在滇南西雙版納,石灰山季雨林的某些成分,如龍 血樹、董棕、巖棕(Pleomele ochinchinensis)等,它們分佈在石灰山主要是喜光,要求排水良好,而且生長緩慢,它們對於棲地的鈣質並不是什麼撘覽禂的、不可缺少的“生存條件”。在自然界裏妨礙它位分佈進一步擴大的主要因素之一乃是植物種間的競爭關係。所以,在栽培它們時,只要排除或其他植物對陽光(也包括對土壤養分)的競爭,它們在排鈣土上能生長得更好,而不一定要創造鈣質的生境(蔡希陶,許再富,1979年)。又如在熱帶雨林羣落中,很多雨林的喬木成分,它們的幼苗和更新苗是在光線很弱 ( 光照僅爲林外的4%~8%)的條件下生長,由於種羣間對生活條件的強烈競爭,它們常處於摷⒍鰯狀態,生長速度極其緩慢,也只有在這樣的狀況下,它們纔有可能獲得機會,成長爲羣落中的預備種羣。如在西雙版納大勐龍乾性季節性雨林下的10種喬木的多齡幼苗,在4年的觀測中,每年平均僅長同1.8釐米,葉子增加0.9片,更大甚者,如大藤黃(Garcinia tinctoria),每年平均長葉僅0.5片,處於“雖生猶死”的狀況。它們並不是喜蔭的植物,而是撃鴕駭的植物。當林下生長條件改善(如光照),它們的栽培。如分佈在西雙版納熱帶雨要中的兩種龍腦香科植物:望天樹和版納青梅,它們都是羣落的上層優勢樹種,其更新苗均處在較陰溼的條件,因光照不足而處在受抑制的狀況,“蹲苗期”都約10年。而當它們的同齡幼苗被移至同地區而環境變化不大的西雙版納熱帶園實行遷地保護時,獲得了較好的光照條件,而且減少了在自然羣落中其他物種的競爭,它們的生長速度明顯地加快,如表9所示。

遷地保護活植物的成功栽培

(二)建立多種類、多層次的人工羣落

在野生植物的引種實踐中,已經證實了對某種植物的單一種栽培出現了不少問題。例如對團 花(Anthocephalus chinensis)的單一栽培幼苗受團花絹螟(Dianhania glauculelis)的危害率高達100%,受團花旋皮天牛(Acalelopta lceruina)的危害率達36%~78%,而且其生長速度比不上它們在分散分佈的自然狀況下(見圖5)。單一栽培的美登木(Maytenus hookeri)也1 00%受美登木果蛾(Teinoptila antistatica)的危害。這些是單一的工人羣落失去了這些植物在自然羣落中多層次、多種類的種間在平面、空間上和時間上的多種協調,不能充分利用自然資源所致(許再富等,1985年)。所以,對野生植物實行遷地保護要在解決它們個體生態適應的條件下,根據它們在自然羣落中的狀況和必要的試驗,把它們組成各種的多層次、多種類人工羣落。也以此來補償遷地保護地與自然生境在環境條件上的差異並不斷調整、改善其結構和生境條件,使在新的栽培條件下,被保護的植物能較好地生長、發育和繁育後代。

遷地保護活植物的成功栽培 第2張

(三)解決好各個生育階段中的問題

野生植物在栽培環境條件下,它們在各個不同的發育階段會出現不同的問題,這些問題都要經過試驗、研究而採取必要的措施解決,使它們能在栽培地正常生長、發育和繁衍後代。

1. 幼苗灼傷問題

很多植物,尤其熱帶雨林的成分,在自然界,它們的幼苗都在陰溼的環境下生長,也是有一 個明顯的生長抑制期 (一般是10年左右)。在育苗和露地栽培的條件下,很多植物在強光和較乾燥條件下,容易產生灼傷,影響生長。所以,要根據不同的種類及幼苗所處的不同階段 給予一定的人工遮蔭條件。

2. 早衰問題

很多植物在栽培條件下能比它們處在自然條件時提早開花結實。爲發展生產,早熟是需要的,但作爲物種保護就不一定早熟。有些植物早熟又帶來了早衰。如油瓜(Hodgsonia macroca rpa)在自然條件下生長於熱帶森林中,是木質藤本植物,5~6年開始結果,一年結一次果,生株結果10個;人工栽培於籬架,滿足了它的喜光習性,分枝多,部位低,半年至一年就開 花結果,且一年開兩次花,每株結果30~40個,少數高達百個,但常出現撘荒昊ā⒍齬、三年就早衰數南窒螅饈遣煥謁塹謀;ぁ8菸頤塹墓鄄歟凸系撓酌縭竊謨炅窒的摿故獢條件度過的,它們在曠地烈日摳扇葦條件下,地上部分易灼傷;而地下淺根系也由於長期適應於林下土壤的摿故獢條件,一下適應不了裸露栽培條件下的高溫及強烈變溫的條件,生理活性受到阻滯而造成上述的早衰。所以,在研究植物在栽培條件下的早衰原因以後,採取必要的措施加以解決,如對油瓜栽培哩,可採用棚架的方法,讓它們自己造成對地面的遮蔭或對地面進行覆蓋。

3.座果率底的問題

這是野生植物在栽培條件下常發現的問題,只開花不結果、座果率低或空秕率高,影響對它們的有效保護。例如蘿芙木(Rauvolfia yunnanensis)在野生條件下寬秕9%~18%,可是在栽培條件下,空秕率高過94%~96%;美登木有同樣的問題。產生上述情況的原因是多樣的,有的可能是在栽培條件下失去了傳粉的媒介;有的可能是栽培的種羣太小,植物難以進行異株或異花授粉或由於自交的同質不親和性引起的不育,這些現象在植物界中普遍存在;有的可能是雌雄器官的發育不同步等。假如遇到這些問題,一定要通過觀察、實驗,在弄清其原因後,修訂其遷地保護計劃,或採取必要的措施,以逐一解決。

(四)遷地保護活植物的有害生物防治

在植物引種的歷史上,由於不慎而隨着種子、苗木、枝條等引進了嚴重的病害和惡性的雜草,對農作物、經濟林木和環境造成了慘重損失的例子層出不窮。此外,由於很多植物栽培在一起,也有利於一些病蟲害的發展,這些情況也一直嚴重地影響了稀有、瀕危植物的有效保護。所以,除了對於植物過地保護的繁殖材料在引進時必須確保不帶危害的生物外(如通過 檢疫),還必須採取一些有效的措施,以控制有害生物對遷地保護植物的危害。

1. 創造良好的生長條件

遷地保護的植物如來源於環境條件差異太大的地區或雖然來自於氣候內,但所選擇的生境與原生境差異太大,以及在栽培方式上不當,如單一種植等,均會使被保護的植物生長不良,而導致病蟲害的侵害。所以,對稀有、瀕危植物的栽培,必須它們的個體生態、羣落生態的特性,選擇或創造合適的生境,組成一定的羣落和加強管理措施,以保證它們的正常生長和 發育。

2. 生物防治措施

在稀有、瀕危植物遷地保護區,不僅要嚴禁捕鳥和捕捉蝴蝶等活動,而且要根據情況,採取引鳥的措施,如貓頭鷹、啄木鳥、小山雀等的引進和繁殖一些益蟲如蜘蛛、食蟲瓢蟲一睦蜂類等。而對於一些與昆蟲有協同進化關係或需要特殊昆蟲爲其授粉的稀有、瀕危植物的遷地保護則要引入相應的昆蟲或進行人工授粉,否則它們便難摯又腫擁街腫訑的過程。

3. 有害生物清除

有害與無害不是絕對的,而是有條件的。一些病蟲害是明顯的有害,除了採用相應的化學藥物或生物農藥防治外,人工清除也是必要的。其他的有害生物如菟絲子(Cuscuta chinensis )、寄生藤 (Dendrotrophe frutescens)、桑寄生 (Loranthus spp.)和槲寄生(Viscum spp. )等,還有侵入保護地各種惡性雜草,它們直接或間接危害被保護的稀有、瀕危植物,均要及時和徹底清除,或採用其他有效控制的方法。

(五)活植物遷地保護成功的評價

最終的標準:保持性與防止性。

稀有、瀕危植物在遷地保護地的保存是一個相當長的(一般認爲50~100年),其是要能維持物種的原有遺傳性。保持性(retetion)是指某一居羣經遷地保護後能維持該居羣的基因頻率。而防止性(preventation)係指隨着時間推移,經多代繁殖,不會因選擇而出現遺傳基因的流失。因而,對其評價必須遷地保護的植物經過若干代繁殖後,而且必須有采用一定的測試 方法 (如形態比較、細胞檢測、同工酶測試或DNA分析等)去鑑別。

本文鏈接:https://www.hhbky.com/yanghua/zhiwuzhishi/161283.html

Copyright © 2012-2020 花卉百科園 All right reserved.

文字美圖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內容由網友提供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