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花卉百科園 > 養花 > 植物知識 > 石榴的文化背景
手機版

石榴的文化背景

來源:花卉百科園 閱讀:1.51W 次
石榴的文化背景
歷史溯源
石榴原產波斯(今伊朗)一帶,公元前二世紀時傳入中國。“何年安石國,萬里貢榴花。迢遞河源邊,因依漢使搓。”據晉·張華《博物志》載:“漢張騫出使西域,得塗林安石國榴種以歸,故名安石榴。”

人傑地靈的臨潼驪山,不僅爲中華民族留下了極其豐富珍貴的秦唐文化遺蹟,而且培育了多彩多姿的中國石榴文化之花。中國石榴文化的產生、發展與成熟,凝聚着“採國外名花,結國內碩果”的意蘊,顯示着歷代陝西人對美好吉祥事物的熱愛與嚮往,激勵着臨潼人民對現代文化生活的渴望與追求。

中國正宗的石榴在臨潼,臨潼是中國石榴文化的發源地。當年周恩來總理陪同外賓訪問參觀秦始皇兵馬俑時,見山上因汞含量超標而什麼都不長時,問爲什麼不種石榴,於是石榴大盛,毛主席紀念堂前的18棵石榴即爲陝西父老從臨潼移植。
公元前119年張騫出使西域,來到了安石國。其時,安石國正值大旱,赤地千里,莊稼枯黃,連御花園中的石榴樹也奄奄一息。於是,張騫便把漢朝興修水利的經驗告訴他們,救活了一批莊稼,也救活了這棵石榴樹。那一年石榴花開的特別紅,果兒結得特別大。張騫回國的時候,安石國王送給他許多金銀珠寶,他都沒要,只收下了一些石榴種子,作爲紀念品帶了回來。從此,由驪山“紅寶石”變成的石榴,便開始在長安上林苑和驪山腳下定居繁衍,成爲今日的臨潼石榴。

張騫得石榴種,經絲綢之路傳入內地,首先在當時的帝都長安上林苑、驪山溫泉宮種植。據漢上林令虞淵追憶,上林苑其時栽植奇花異卉達三千株,內有“安石榴十株”。因得到漢武帝的喜愛,後又命人將石榴栽植於驪山溫泉宮。

傳說典故
關於臨潼石榴的來歷,還有一段神奇的傳說。相傳女媧氏煉石補天時,將一塊紅色的寶石失落在驪山腳下。有一年,安石國(安國指今日的布合拉,石國指塔什干)王子打獵,在山林裏看到一隻快要凍死的金翅鳥,急忙把它抱回宮中,又是餵食,又是治病。金翅鳥得救後,爲了報答王子的救命之恩,不遠萬里,將驪山腳下的那塊紅寶石銜到安石國的御花園,不久就長出一棵花紅葉茂的奇樹,安石國王便給它賜名“安石榴”。

石榴,原產伊朗,阿富汗等地。在伊拉克出土距今4000多年地皇冠上,有精美的石榴圖案,足見其栽培史源遠流長。漢代,石榴經絲綢之路引入中國,先植於上林苑,驪山溫泉一帶.西晉時,石榴賦大興·潘岳《安石榴賦》:“榴者,天下之奇樹,九州之名果。”南北朝時,出現石榴詩,石榴裙。自古石榴爲吉祥物,它象徵“多子多福”。唐代,流行結婚贈石榴的禮儀,並開始有“石榴仙子”的神話傳說。宋代,流行“石榴生殖崇拜”,開始盛行石榴對聯,謎語。金元時,流行"石榴曲"。院栽石榴,盆栽石榴開始普及。宋代人還用石榴果裂開時內部的種子數量,來占卜預知科考上榜的人數,久而久之,“榴實登科”一詞流傳開來,寓意金榜題名。明清時,因中秋正是石榴上市季節,於是又有了“八月十五月兒圓,石榴月餅拜神仙”的民俗。2000多年來,石榴不斷南下東進,在各地紮根,開花,結果。現代石榴文化越趨發達,臨潼有了“石榴城”的雅號。


石榴的故事

石榴原名安石榴。據史載,約在公元二世紀,石榴產在當時隸屬漢王朝的西域之地—安國和石國(今烏茲別克斯坦的布哈拉和塔什干)。漢代張騫出使西域時,纔將其引入內地。這其中還有一段優美的佳話。

張騫到達西域安石國以後,在他住的房子門前,有一顆樹繁花怒放,色豔如火。張騫甚爲喜愛,經常站在其旁觀賞,後經打聽得知是石榴樹。後來天旱了,石榴花葉日見枯萎。張騫不時擔水澆灌,從而使其枝葉返綠,榴花復豔。

張騫完成使命回中原時,安石國國王贈金送禮他皆不要,卻請求帶回那棵石榴樹,國王欣然應諾。不幸的是張騫在歸途中遭匈奴人攔截,在衝殺中將那棵石榴樹失落了。當張騫人馬到了長安,漢武帝率百官出城迎接。正在此時,只見一位著紅裙綠衣的妙齡女子,氣吁吁、淚滴滴,向張騫奔來。

漢武帝及百官皆驚,不知出了何事。張騫定睛一看,也大吃一驚,這不是在安石國下榻時被自己哄出門的那位姑娘嗎?原來,張騫起程的前一天夜裏,他的房門被輕輕叩開,只見那位姑娘正向他施禮,請求與恩人一同前往中原。張騫一時弄不明白是怎麼回事,暗想必是安時國的使女想隨自己逃往中原。自己身爲汗使,不能因此惹出禍端,於是將其勸出門外。不想今日她又追來。張騫問道:“你不在安石國,千里迢迢追趕我們究竟是爲何?那姑娘垂淚回答:“奴不圖富貴,只求回報澆灌之恩,中途遭劫,使奴未能一路相隨。”言罷忽然不見,旋即化爲一棵花盛葉茂的石榴樹。張騫恍然大悟,向漢武帝稟報了在安石國澆灌石榴樹的事。漢武帝大喜,命花工將其移植到御花園中,從此中原大地就有了石榴樹。
潘岳在詠石榴的賦中寫道:“榴者,天下之奇樹,九州之名果,滋味浸液,馨香流溢。”

石榴全身是寶,其花、葉、果實、果殼、根皮均可藥用。石榴花“陰乾爲末,和鐵丹服一年,變白髮如漆”,可見其有烏髮之功,但更多的是用石榴花止血。民間常用石榴葉來治療跌打損傷,以葉搗敷受傷處。石榴的果實紅如瑪瑙,白若水晶,其味清甜可口。石榴根皮能殺蟲,石榴果皮酸澀,可以止瀉痢。如使用的恰到好處,石榴是一味有效的民間單方。

傳統民俗
石榴書畫,石榴肚兜,石榴餅模,石榴篆刻,石榴剪紙,石榴發繡,石榴攝影,石榴荷包,石榴地毯,石榴麪塑,石榴托盤,甚至有石榴領帶.古代把煮熟的紅榴汁作飲料,食品色素,染色劑.石榴的名品有:臨潼的大紅蛋“冰糖石榴”,懷遠的“水晶石榴”,巧家,會理的“銅皮石榴”,西昌的“寶石榴”,嶧縣的“軟核石榴”,銅山的“無籽石榴”。

中國人向來喜歡紅色,滿枝的石榴花象徵了繁榮、美好、紅紅火火的日子,所以很多中國人都喜歡在自家庭院裏種植一兩顆石榴,以祈求生活如石榴花般紅紅火火。千百年來爲民間所喜愛。牡丹花石榴出現更爲中國乃至世界花苑增添一株奇葩,既可供大田廣種,又可供公園、家庭、賓館、行道以及旅遊勝地栽培,美化環境。開發前景極爲廣闊。

石榴有許多美麗的名字:沃丹、安石榴、若榴、丹若、金罌、金龐、塗林 、天漿等。丹是紅色的意思,石榴花有大紅、桃紅、橙黃、粉紅、白色等顏色,火紅色的最多,所以留給人們的顏色是火紅的,農曆的五月,是石榴花開最豔的季節,五月因此又雅稱“榴月”。五月石榴花的花神,是傳說中的唐·賜福鎮宅聖君鍾馗,石榴花也被鍾馗故里劉海故里的中國陝西西安市確定爲“西安市花”,而至於民間所繪的鐘馗畫像,耳邊都插着一朵豔紅的石榴花,更表示以火樣性格的鐘馗來做火樣的石榴花神,它雖是古代民衆的詩意想像,卻也最恰當不過。在明人的插花“主客”理論中,榴花總是列爲花主之一,稱爲花盟主,輔以梔子、蜀葵、孩兒菊、石竹、紫薇等,這些花則被稱爲花客卿或花使令,更有喻爲妾、婢的,可見古人對石榴的推崇。

石榴與中國的服飾文化也有着密切的聯繫,這也許是因人有人說石榴花像舞女的裙裾,梁元帝的《烏棲曲》中有“芙蓉爲帶石榴裙”之填詞,“石榴裙”的典故,緣此而來。古代婦女着裙,多喜歡石榴紅色,而當時染紅裙的顏料,也主要是從石榴花中提取而成,因此人們也將紅裙稱之爲“石榴裙”,久而久之, “石榴裙”就成了古代年輕女子的代稱, 人們形容男子被女人的美麗所征服,就稱其“拜倒在石榴裙下”。

詩文
郭沫若的《石榴》
五月過了,太陽增加了它的威力,樹木都把各自的傘蓋伸張了起來。不想再爭妍鬥豔的時候,有少數的樹木卻在這時開起了花來。石榴樹便是這少數樹木中的最可愛的一種。

石榴有梅樹的枝幹,有楊柳的葉片,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這風度實兼備了梅柳之長,而捨去了梅柳之短。
最可愛的是它的花,那對於炎陽的直射毫不避易的深紅的花,單瓣的已夠陸離,雙瓣的更爲華麗,那不是夏季的心臟嗎?
單那小茄形的骨朵已經就是一種奇蹟了。你看,它逐漸翻紅,逐漸從頂端整烈爲四瓣,任你用怎樣犀利的剪刀也都剪不出那樣的勻稱,可是誰用紅瑪瑙琢成了那樣多的花瓶兒,而且還精巧地插上了花?

單瓣的花雖沒有雙瓣的豪華,但它卻更有一段妙幻的演藝,紅瑪瑙的花瓶兒由希臘式的安普刺變爲中國式的金盅,殷、周時代古味盎然的一種青銅器。博古家所命名的各種鏽彩,它都是具備着的。

你以爲它真是盛酒的金盅嗎?它會笑你呢。秋天來了,它對於自己的戲法好像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起來,露出一口皓齒,那樣透明光嫩的皓齒你在別的地方還看見過嗎?

我本來就喜歡夏天。夏天是整個宇宙向上的一個階段,在這時使人的身心解脫盡重重得的束縛。因而我更喜歡這夏天的心臟。

有朋友從昆明回來,說昆明石榴特別大,子粒特別豐腴,有酸甜兩種,酸者味更美。禁不住唾津的潛溢了。

楊萬里的《石榴》
深著紅藍染暑裳,琢成紋玳敵秋霜。
半含笑裏清冰齒,忽綻吟邊古錦囊。
霧縠作房珠作骨,水精爲醴玉爲漿。
劉郎不爲文園渴,何苦星槎遠取將。

文化寓意
中國
中國人視石榴爲吉祥物,以爲它是多子多福的象徵。古人稱石榴“千房同膜,千子如一”。民間婚嫁之時,常於新房案頭或他處置放切開果皮、露出漿果的石榴,亦有以石榴相贈祝吉者。常見的吉利畫有《榴開百子》、《三多》、《華封三祝》、《多子多福》等。
國際
在西班牙的國徽上有一個紅色的石榴,正是西班牙的國花。石榴既可觀賞又可食用。石榴花開於初夏。綠葉蔭蔭之中,燃起一片火紅,燦若煙霞,絢爛之極。賞過了花,再過兩三個月,紅紅的果實又掛滿了枝頭,恰若“ 果實星懸,光若玻礎,如珊珊之映綠水。”正是“丹葩結秀,華(花)實並麗。”現代生長在中國的石榴,是漢代張騫出使西域時帶回國的。人們借石榴多籽,來祝願子孫繁衍,家族興旺昌盛。石榴樹是富貴、吉祥、繁榮的象徵。在西班牙,5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不論高原山地,市鎮鄉村,房前屋後,還是濱海公園,到處都可見石榴樹。
本文鏈接:https://www.hhbky.com/yanghua/zhiwuzhishi/170994.html

Copyright © 2012-2020 花卉百科園 All right reserved.

文字美圖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內容由網友提供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