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花卉百科園 > 養花 > 種植栽培 > 種植韭菜高產,就得這樣種,記住這幾點,割都割不完
手機版

種植韭菜高產,就得這樣種,記住這幾點,割都割不完

來源:花卉百科園 閱讀:4.67K 次
  韭菜是百合科多年生宿根蔬菜,抗寒耐熱,富含胡蘿蔔素、維生素C,氣味芳香。
  
  一、 生物學特性
  
  1.1 韭菜的特徵、特性
  
  韭菜在地下莖盤的下部生長着肉質鬚根,根系入土可深達60 cm,且壽命長,吸收能力強,有貯存養分的功能。韭菜具有較強的更新復壯能力,成株在每年春、秋季從鱗莖的生長點附近產生腋芽,並逐漸形成分孽,使莖和根向地表上移,每年約1.5~2 cm,在根莖上移的同時,下層老根不斷衰老死亡。韭菜的葉是主要的商品器官,由帶狀葉片和葉鞘組成。韭菜是傘形花序,小花屬兩性蟲媒花。一般韭菜種子的壽命爲2年,播種時多用上一年的新種。
  
種植韭菜高產,就得這樣種,記住這幾點,割都割不完
  1.2 韭菜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韭菜耐寒,且適應性強。葉片能忍耐-4℃~-5℃的低溫,地下根莖在-30℃也能露地越冬,種子和根在2℃~3℃即可萌動。種子的發芽適溫在15℃~18℃,植株生長的適溫在12℃~24℃。露地條件下,當氣溫超過27℃時,韭菜生長緩慢,尤其在高溫、乾旱、強光情況下,葉片纖維發達,辣味濃,品質差。但在溫室內高溫、高溼的條件下,葉片仍很柔嫩。長期的高溫、高溼環境容易誘發病害,從而縮短韭菜的壽命。
  
  韭菜在產品形成期需弱光,在早春或溫室中光照弱,韭葉鮮嫩可口。而在培育壯苗、養根和抽薹結籽期則需要充足的光照,否則即使在低溫條件下通過了春化階段,如果不經過長日照,也不能開花。
  
  韭菜有一定的耐旱性,但在生產中爲保證產量,需要加強水分管理。幼苗出土期必須有充分的水分供應,苗期爲培育壯苗,防止徒長、倒伏,以見幹見溼爲宜,在產品器官形成期應保證有充分的水分供應。
  
  韭菜在各類土壤中均可栽培,但以土層深厚,富含有機質的沙壤土最好。成株對鹽鹼有一定的忍耐力,但幼苗的抗鹽鹼能力較差,在鹽鹼地種植需育苗移栽。
  
種植韭菜高產,就得這樣種,記住這幾點,割都割不完 第2張
  2 露地韭菜栽培
  
  韭菜主要採用種子播種;也有分株繁殖的,但長勢較弱。
  
  2.1 播種
  
  韭菜的播期較長,春季從3月下旬土壤解凍到5月下旬均可播種,秋季8月初—9月也可以播種,爲培育壯苗應儘量早播。
  
  宜選近幾年沒種過蔥蒜類的地塊,施足腐熟的有機肥,翻地約20 cm,然後做畦。畦內先取一層覆蓋土,之後摟平、踩實,再澆底水,待水下滲後用細土找平,再把種子均勻地撒在畦面上(20 g/m2),最後在種子上覆蓋約1 cm厚的細溼土。
  
  2.2 播後管理
  
  2.2.1 苗前管理
  
  播種後用薄膜或草簾覆蓋畦面保墒,待幼苗出土後撤去覆蓋物。在沒有覆蓋的畦面,若發現表層土板結、乾旱時可以噴少量水,始終保持土壤疏鬆、溼潤。大面積種植時,可以在播後2~3 d噴撒質量分數爲48%地樂胺乳油或33%的除草通乳油400倍液防治雜草,0.067 hm2用藥量約200 g,藥物殘效期30~40 d。溫度高時10 d左右幼苗可出土。
  
  2.2.2 苗期管理
  
  韭菜出苗後應小水勤澆,保持見幹見溼。在苗高6~7 cm時,如發現底肥不足,可以隨水每0.067 hm2追施磷酸二銨或複合肥10 kg。在苗高15 cm以上時爲防止倒伏、徒長,應控制澆水。苗期如出現雜草危害,在拔掉大草、澆水後每0.067 hm2用150 g質量分數爲50%的除草劑1號可溼性粉劑噴霧地面。
  
  2.2.3 移栽
  
  播後幼苗高約15 cm,有5~7片葉時移栽,要趕在夏至前結束移栽,因爲高溫不利於秧苗傷口的癒合和根系的恢復生長。選土層深厚、肥沃的壤土或沙壤土地塊澆水洇地後,0.067 hm2施腐熟的有機肥5 000 kg,複合肥50 kg,深耕,整平。
  
  一般做平畦,按行距20 cm,穴距14 cm,每穴約10株秧苗栽植,栽後澆水,若發現乾旱需再澆幾次水。待心葉長出,表明已經緩苗,此時可以進行淺中耕。
  
  2.2.4 夏季管理
  
  到了盛夏,韭菜生長緩慢,此時應控制澆水。爲防止植株過密倒伏或發生病蟲害,可以將生長過於繁茂的葉叢割掉葉梢,僅留葉鞘。
  
  2.2.5 秋季管理
  
  立秋後,隨着氣溫的下降,韭菜進入了旺盛生長期。結合中耕,向行間0.067 hm2撒施尿素或磷酸二銨10 kg。追肥後立即順溝澆水。約10 d澆1次水,如果缺肥可連追肥2次。霜降前後,韭菜的地上部分逐漸枯萎,養分向地下部轉移。此時已沒有澆水追肥的必要了。
  
  2.2.6 越冬管理
  
  立冬後在土壤封凍前,需要在行間撒施腐熟的有機肥並覆土然後澆封凍水。有條件也可進行畦面覆蓋防寒。
  
  2.2.7 採收期管理
  
  春季播種的韭菜到了翌年春季就可以採收。秋季播種的韭菜經1年的生長到了秋季也有一定的產量。待翌年春季驚蟄、春分期間,韭菜未出土時,摟去畦內的雜物,並整理畦埂,爲韭菜培約2~3 cm厚的土。越冬沒有施肥的,進行施肥,發現畦面乾旱時,需小水輕澆。
  
  待韭葉高20 cm以上,4葉1心時即可留3~4 cm高的茬子,割第一刀。以後每割一刀,要比前一刀高出1~2 cm,炎夏以前可以割3~4次。每次割後,要把畦面清理乾淨,摟平,待長出新葉後再澆水,追肥。第一、二刀韭菜基肥可以滿足它們肥料的需求不需追肥,第二刀以後需追肥。夏季韭葉的纖維增多,品質下降,一般不再採收,此時應做好抗旱,排澇及防治病蟲害的工作。秋季在保證越冬前有一個半月的長葉、養根時間的前提下,可以採收1~2次。此後的管理同上一年的基本相同。
  
  3 韭菜的反季節生產
  
  韭菜耐寒,冬春季可以在塑料棚或溫室內進行反季節生產。首先在夏、秋季培育健壯的植株,一般不採收,積累養分。
  
  3.1 覆蓋棚膜
  
  北方地區早春生產的韭菜,在2月或3月上旬蓋上棚膜,在入冬時澆凍水並施基肥。蓋膜後割第一刀前一般不澆水、不追肥,只是在土壤解凍後清理並鋤鬆畦面,使地溫回升。如發現有韭蛆危害,需每0.067 hm2撒施敵百蟲粉劑1.5 kg,並鋤入土中。
  
  秋冬季生產的韭菜,待韭菜地上部枯萎,養分完全回根後,清理畦面,施足基肥,再澆1次透水,在畦面略干時扣膜。一些冬季不休眠的南方型韭菜品種,需要在霜凍前進行上面的工作。
  
  3.2 覆膜後管理
  
  覆膜後外界氣溫較高時,要晝夜通風,白天保持在16℃~24℃,夜間10℃左右。外界氣溫較低時改爲白天通風,夜間關閉。在嚴寒天氣停止通風,夜間需加蓋草簾、棉被等保溫,使白天保持在12℃左右,夜間0℃以上。在韭葉長到10 cm時,僅露2~3 cm進行培土,以防止倒伏,增長韭白,在培土的同時剔除病弱株。覆膜後30 d左右,韭葉長到20 cm以上,就可以擇日採收了。採收時先把培的土移開,露出假莖,在葫蘆莖以上3~4 cm處下刀。
  
  第1茬韭菜收割後,待新葉長出,傷口完全癒合,可以結合追肥(0.067 hm2追施複合肥或尿素10 kg)輕澆1次水。等韭葉長到10 cm左右時再中耕培土。
  
  在大棚或溫室內生產,溫度太高,容易誘發病害。所以要控制澆水,發現空氣溼度太高(如塑料膜上有大滴水珠),要及時通風排溼。到了3月中下旬,撤去覆蓋物進行露地生產。秋冬季反季節生產可以收割3~4次,早春生產的可以收割2次。
  
  4 病蟲害防治
  
  4.1 韭蛆
  
  韭蛆是韭菜遲眼蕈蚊的幼蟲,經常羣集危害。受害後韭葉梢部變黃、瘦弱,最後全株枯黃、腐爛。成蟲在韭菜基部產卵,孵化後蛀入根莖部危害。幼蟲喜溼潤,老熟後到地表淺土層化蛹。
  
  防治方法:施用腐熟的有機肥,禁用生糞。有韭蛆危害時用化肥代替稀糞追肥。撒施毒土。0.067 hm2用質量分數爲6%敵百蟲或5%辛硫磷顆粒劑1.5 kg與10 kg細土拌成毒土。在播種或移栽時撒入穴內,或者春季中耕時撒在根附近後覆土。灌根。韭蛆危害時,可以用質量分數爲50%辛硫磷乳油800倍液或50%樂果乳油1 000倍液灌根,1周1次連灌兩次。成蟲羽化及幼蟲孵化盛期,選擇一個睛天上午可以用質量分數爲90%晶體敵百蟲800倍液或20%菊馬乳油1 000倍液或50%的馬拉松乳油1 000倍液噴霧。1周1次,連噴2~3次。
  
  4.2 蚜蟲
  
  刺吸幼嫩韭葉,使葉片生長緩慢,並能傳播病害。
  
  防治方法:清理菜園,除掉枯葉、雜草,以消滅越冬蚜蟲。用黃色板誘殺遷飛的有翅蚜。保護蚜蟲的天敵瓢蟲,以蟲治蟲。當蚜蟲大面積發生時,可以噴施質量分數爲40%樂果乳油1 000倍液,或50%馬拉松乳油1 000倍液等。
  
  4.3 灰黴病
  
  灰黴病是保護地生產中重要的真菌性病害。病症表現爲:葉片受害後,最初有水燙狀灰白或淺褐色病斑,後來軟化腐爛。溼度大時病斑長滿灰色黴層,並有黴爛味。發病規律是:病菌在病殘體或土壤中越冬,成熟孢子借氣流、雨水、露珠等傳播。主要從傷口入侵。低溫、高溼、弱光容易引起病菌的滋生,因而過度密植、灌水過多、透光不好、棚膜滴水,均易加重病害的發生。
  
  防治方法:及時清除病殘體。種植密度適當,以利通風、透光。棚內溫度低時,如果幹旱,應小水輕澆。爲保持葉面乾燥,避免噴灌,澆後發現空氣溼度升高,要通風排溼。發現病害,需立即用藥。可噴灑質量分數爲50%的多菌靈可溼性粉劑600倍液或70%的甲基託布津700倍液,或0.067 hm2用400 g灰黴淨煙霧劑薰煙。爲防止病菌的耐藥性,農藥要交替使用。
本文鏈接:https://www.hhbky.com/yanghua/huahuixinqing/88517.html

Copyright © 2012-2020 花卉百科園 All right reserved.

文字美圖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內容由網友提供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