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花卉百科園 > 養花 > 種植栽培 > 土壤貧瘠,種植的農作物產量低,如何對土壤培肥改良成肥沃農田?
手機版

土壤貧瘠,種植的農作物產量低,如何對土壤培肥改良成肥沃農田?

來源:花卉百科園 閱讀:2.59K 次
  農作物種植可土壤栽培,也可無土栽培(水培),但目前主要還是以土壤栽培爲主。農作物在土壤栽培模式下,能不能獲得高產與土壤肥力有很大的關係,因爲農作物生長髮育過程中所吸收的養分主要是來自於土壤而不是肥料,農作物產量越高,由土壤中吸收的養分比例就會越高;要想農作物高產穩產,必須培肥土壤,如果土壤地力不足,單靠施肥作爲補充的話,會很難實現高產穩產目標。所以,在農業生產上應重視農田基本建設,建立起高產穩產的農田,這纔是農作物高產的關鍵性措施。
  
土壤貧瘠,種植的農作物產量低,如何對土壤培肥改良成肥沃農田?
  農田土壤肥沃標準以及特徵
  
  雖然不同地區的農田土壤肥沃標準以及特徵會有所不同,但在某些方面也是有共同點。
  
  肥沃土壤不單要具有養分豐富、質地適中、土層深厚的、耕性良好的耕作層,還應具有保肥保水而又不影響農作物根系生長的犁底層,這種土壤還必須是水分狀況良好的心土層。
  
  整個土體的構造既能給農作物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還能較全面、適時、適量並協調農作物生長過程中所需的養分和水分。它既具有較強的自我調節能力外,又易於通過人爲措施加以控制。這樣在農業生產上,就算肥料多施,農作物也不會瘋長,就算肥料少施些,農作物也能生長良好,這也就是農業生產上所說的既“飽得”又“餓得”;當遇到澇害或者乾旱這些不良因素時,農田的抗逆能力強,既能抗澇害又能耐乾旱。總之,良好的農田土壤標準應該是在各種不利條件下,都能讓所種植的農作物生長正常並獲得好收成。
  
  爲了培育出肥沃的土壤,必須構造出良好的土體,尤其是肥沃的耕作層,同時還應根據農作物的生長需要,對土壤的肥力進行調節,讓其適應所種植的農作物。
  
土壤貧瘠,種植的農作物產量低,如何對土壤培肥改良成肥沃農田? 第2張
  什麼是土壤土體構造
  
  土壤的整個土體構造被細分四層,分別是:耕作層、犁底層、心土層、底土層。
  
  耕作層。耕作層是土壤整個土體構造中最關鍵的土層,因爲平時的耕作施肥等農業措施主要對這一層發生影響,而且耕作層是農作物根系最先扎入的土層,在農作物生長前期中,幾乎全部的根系都分佈在耕作層裏,在農作物生長後期中,至少60%的根系在耕作層生長。因此在大多數情況下,這層土壤的厚度和肥沃程度是決定農作物產量的基礎。
  
  犁底層。耕作層下面就是犁底層,其厚度大概在7~15釐米,犁底層也是農作物根系的分佈層,這層對於整個土體構造中的空氣、養分、水分的遷移起着承上啓下的作用。適度發育的犁底層能提高土壤的保肥保水能力,尤其是對於灌溉土壤的效果更好;如果犁底層過緊不單會阻礙土壤中的物質遷移,還會影響農作物的根系伸展。
  
  心土層。犁底層下面的就是心土層,其厚度在30釐米左右,心土層通過犁底層與耕作層相聯繫,它對於農作物所需的養分、水分起到蓄、保、供的作用。農作物有20%左右的根系分佈在這層,可以說心土層對農作物生長後期影響非常大,農作物在後期時,其生長所需的養分、水分大部分來自於這層。
  
  底土層。心土層下面的就是底土層,雖然底土層與農作物生長的直接關係不如心土層、犁底層、耕作層那樣密切,但是底土層對整個土體構造中的肥、水、熱、氣產生一定影響,底土層培育得好有利於農作物生長。
  
  如何建設良好的土體構造
  
  在自然條件、人爲措施、作物生長的共同影響下,土壤中的各種性質會不斷變化,各土層所受環境條件的影響也會有所不同。如果以土壤呼吸強度作爲土壤微生物活動強度的一個綜合性指標,則上層土壤的活動性較強,其一年中的變幅也較大,而下層土壤則較弱,變幅也較小。
  
  土壤類型多,不同土壤,其土體構造也也不同。在質地排列上,土壤會有上黏下砂、上砂下黏、中間黏兩頭砂等等的類型;在水分狀況方面,有全層排水良好、全層漬水等等的類型;在養分方面,有些土壤的肥土層可厚達幾十釐米,有些土壤其耕作層以下土層所含的養分較低;在毒質方面,有些土壤全層都含有大量鹽分,而有些土壤僅在某一層集積有鹽分;有些土壤在某一土層存有大量影響農作物根系伸展的石塊、鐵砂、鈣積層等等。
  
  爲了創建良好的土體構造,土體必須具有適宜的質地、水文層次,尤其是質地層次。爲此,可以結合農田基礎建設,用泥摻砂砂摻泥的辦法,讓土壤各層的質地分別按水田和旱地的不同情況來滿足農作物生長的要求。
  
  土體構造中,水分起着聯繫整個土體構造中各層次之間的肥力作用。因此,在旱作地區,除鹽土需要較深的地下水位外,一般土壤最好在一定深度有潮溼層。在水田地區,也需要將地下水位維持在一定的深度,這對於水稻生產尤其重要,良水型的土壤條件較容易讓水稻獲得高產。通過興修水利,將排灌條件改善好,能讓水文層次得到根本性的改變,這對於農作物生產能否高產穩產起到很好的作用。
  
  農田如何培育出肥沃的耕作層
  
  耕作層深厚有利於農作物根系的伸展,而合理的耕作層厚度在17~20釐米之間,這樣才能擴大農作物根系吸收養分的範圍,並增強其抗澇抗旱的能力,爲農作物生長提供重要的條件。
  
  豐富的養分是農作物高產的物質基礎,肥沃的耕作層含有豐富的有機質和礦質養分,養分的供應容量和強度都較大,而且能協調供應,肥勁穩而長。
  
  良好的耕性是肥沃土壤的另一個重要指標。砂粒、粉粒與黏粒比例適當、結構好的土壤疏鬆多孔,通透性好,便於耕作,保肥供肥性能良好,作物生長期間易於調節。
  
  培育深厚肥沃和耕性良好的耕作層,一般採取以下幾個措施:
  
  施肥是培肥土壤的中心環節。大量施用有機肥料是培肥土壤的最佳方法,有機肥不但養分豐富、全面,而且對改善土壤耕性有良好的作用,土壤中所含的有機質越多,土壤的養分就越全面,其肥力也就越足,這也是爲什麼沼澤地的土壤肥力很好的原因。
  
  物質平衡。在進行土壤培肥時,必須考慮物質平衡,土壤有機質的保持與提高是物質平衡中的一個重要問題,對於同一地區的同類型土壤,有機質含量是一個有較大代表性的肥力指標。通常有機質含量高的土壤,氮的儲量也高,在提高土壤有機質和氮含量的各種措施中,種植豆科類綠肥顯得特別有意義。
  
  考慮各種養分的收支狀況。在土壤的物質平衡中,除了有機質以外,還應考慮到各種養分的收支狀況,農作物每年能由土壤中帶走大量養分,而且還有些物質會從土壤中揮發掉,所以應該採取措施,使參與土壤中物質循環的物質數量不斷增加,以達到肥力水平的不斷提高。
  
  精耕細作是培肥土壤的重要措施。耕翻一般可使每立方厘米的土壤容重降低0.11~0.21克,持水量增加2.5%~7.5%,孔隙率增加3.5%~7.5%,其中以黏重土壤的改變較大。凍垡和曬垡能使大土塊變小,土壤變疏鬆,還可促進養分的礦化。對質地黏重、耕性差、潛在養分高的土壤,凍曬的效果特別好。另外,鎮壓、耙耱這些措施可調節土壤鬆緊度和保蓄土壤水分,爲農作物出苗創造良好的環境。
  
  合理的輪作,用養結合。由於農作物的生物學特性以及耕作管理措施的不同,各種農作物對土壤養分條件和環境條件的影響是各不相同的。例如各類農作物吸收養分和水分的深度、利用難溶性養分的能力和遺留的根茬量不同,因而對土壤肥力的影響各異;豆科類農作物對土壤氮素的積累有良好的作用;種植中耕農作物能使土壤疏鬆,通透性得到改善;水田中綠肥連作雖可積累養分,但對土壤物理性質不利等等。在生產實踐中,應利用農作物與土壤肥力之間的相互關係,充分用地,積極養地,用養結合,因地制宜地採用各種間作、套作、輪作來合理搭配各種農作物,以在提高複種指數、增加產量的同時,不斷提高土壤肥力。
  
  如何調節農田土壤肥力
  
  農田土壤調節,包括促進與控制兩個方面,雖然肥沃的耕作層和良好的土體構造的土壤纔算是農作物高產的基礎,但由於農作物的不同生長階段對土壤環境的要求不同,所以還要運用調節手段來協調農作物與土壤之間的供應關係。
  
  耕作可以改變土壤的壘結狀況和孔隙性,從而影響土壤環境條件和養分條件,耕作還可直接影響根系生長和根系的吸收能力。拿小麥來說,小麥返青期中耕後,半個月內根系增重比對照減少43%左右,吸收產量減少64%左右,但由於根系經中耕受傷刺激後發生較多新根,一個月和一個半月後根量反而分別比對照多9.9%和20.2%,吸收P量也增加12.7%,有效地實現了返青期“蹲苗控苗”。又如棉花苗期的多次中耕有利於保蓄水分,提高土溫,促進養分的釋放,因此羣衆說“鋤頭底下有水,鋤頭底下有火”。
  
  合理施肥可以直接促控農作物的生長,通常可根據農作物的需肥特點,通過改變有機肥和化肥的配合比例、施肥量、施肥期、施肥部位,來調節養分的持續時間以及供應強度。如對生育期較短的雙季早稻,爲了讓其早發早熟,在施肥上可採取一轟頭,而對生育期較長的單季晚稻,爲了讓養分的供應穩長,則要注意水稻各個生長時期施肥的合理搭配。施肥還可起到動員、活化土壤中原有養分的作用。如紫雲英翻入土壤後,由於易分解的組分含量較高,在其分解的同時,加強了土壤有機質的礦化。
  
  農業生產上調節土壤肥力,有許多前人留下來的富貴經驗,如水稻種植上,就有:“土爛苗旺要烤田”,“肥田重烤,瘦田輕烤或不烤”,這些富貴的經驗,還有通過對農作物的葉色“黃、黑”變化來看農作物是否缺肥,在農作物生長的關鍵時期施入所需的肥料加以調節土壤肥力。例如在預防小麥倒伏上,可在小麥返青期通過肥水措施進行蹲苗,控制好小麥第二節間伸長就是最有效的防倒伏辦法。
  
  總結:農業生產上,土壤肥力會受雨水沖刷、太陽蒸騰、農作物生長影響而發生變化,如果不經常對土壤進行培肥,土壤會越耕越瘦,所以在平時的耕作中,要適當地對土壤進行培肥,提高土壤地力,這樣才能培育出高度肥沃的農田,爲農作物生長提供良好的土壤環境,實現高產穩定目標
本文鏈接:https://www.hhbky.com/yanghua/huahuixinqing/43345.html

Copyright © 2012-2020 花卉百科園 All right reserved.

文字美圖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內容由網友提供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