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花卉百科園 > 花語大全 > 農林牧漁 > 梭魚 梭魚百科
手機版

梭魚 梭魚百科

來源:花卉百科園 閱讀:1.14W 次

梭魚是鱸形目鯖亞目魣科梭魚屬魚類。梭魚體細長呈圓筒形,前端扁平,後端側扁,頭短、平扁而寬,口大,口半下位,人字形,上頜略長於下頜,下頜前端有一突起,與上頜凹陷相嵌合,吻短小圓鈍,眼較小,稍帶紅色,位於頭兩側前方,眼間隔寬闊平坦,脂眼瞼不發達,只存於眼周緣。頭背部深灰綠色,體兩側灰色,腹部白色、圓鱗,胸鰭短寬,腹鰭稍小,尾鰭後緣微凸,尾鰭灰色,胸、腹、臀鰭灰白色。

梭魚屬於一種世界性魚類,全球各地海域均有分佈。中國的南海、東海、黃海、渤海和日本、前蘇聯的遠東海區都有分佈。迄今發現的梭魚有20種,不同海域的梭魚有着截然不同的行爲方式,但其“獨居”是其共同點,成年梭魚幾乎沒有天敵。幼魚以浮游動物爲食,成魚則以硅藻和小型生物爲食。一般棲息在海中,每年定期成羣結隊到港河口處產卵,幼魚常常進入江河入口處,天冷時到較深海區越冬。成魚一般體重2公斤左右,大的可達10公斤以上。

梭魚 梭魚百科

生活習性

在人工養殖條件下也喜歡攝食比如米糠和豆餅粉與花生餅粉、幹水蚤以及人工配合餌料等。梭魚的攝食強度,有晝夜、季節、個體之間的差異。在日週期中,晝、夜均攝食,但通常在黎明前後及日落前後的攝食強度大於夜間;

在生長週期中,體長20-40釐米的梭魚攝食強度大;在生殖期之前,攝食強度較大,食道和胃部總是充滿食物。在生殖期和產卵徊遊期,則很少攝食和不攝食。

徊遊梭魚屬近岸半徊遊性魚類,無長距離徊遊現象,但可隨季節、水溫和本身的發育狀況,做近距離、小範圍的遷移運動。鯔魚常棲息於淺海或河口水深1-16m處,當天氣變冷,則遊至深海越冬。

但個別也在較深的海灣和淺海中越冬。鯔魚在較深的海區產卵,孵化後的小魚苗則隨潮漂游至近岸河口,滯留於鹹淡水交匯處攝食生長。梭魚一般生長在近海,每年定期結成大羣到港灣、河口處產卵。6-7月間,黃渤海沿岸出現大量當年生幼魚,並進入江河口處。買寒時則遊至較深海區越冬。

每年4月份,梭魚便在各河口區產卵,只做短距離迴游,至12月份始到海水深處越冬,翌年開春即到近海河口生長育肥,形成漁汛。梭魚具有豐富的營養成份,肉質鮮嫩,美味可口,蛋白含量很高,是高級宴席上的佳餚,尤以春天的開凌梭最爲名貴。烹製的梭魚,以頭爲香,故民間有“丟了車和牛,不丟梭魚頭”之說。梭魚除禁漁期外,可常年進行捕撈。

繁殖方式

棱梭個體較小,一般體長200毫米左右,分佈於印度洋和太平洋西部沿海,中國僅產於南海和東海。梭魚、鯔魚體形較大,一般200-500毫米,大者600-800毫米。梭魚爲黃渤海主要港養魚種,鯔魚爲東海和南海主要港養魚種。梭魚分佈於北太平洋西部,鯔魚廣泛分佈於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梭魚、鯔魚在中國南、東、黃、渤四大海域均有產出。

梭魚繁殖方式。梭魚的繁殖季節各地有異,渤海灣爲4月底到6月初,浙江爲4月初至5月初。性成熟年齡雄魚爲2~3齡,雌魚爲3~4齡。幼魚以浮游動物爲食,成魚以硅藻和小型生物爲食。人工飼養時可投喂米糠、豆餅及酒糟等飼料。每年定期結羣到港灣河口處產卵。

自然繁殖

梭魚,亦稱“肉棍子”、“紅眼鯔”等,是中國沿海珍貴的鹹淡水養殖新品種。近些年來,山東、江蘇、浙江、上海等省市利用灘塗港汊及內河池塘等水域,人工養殖梭魚面積已達2000多公頃,平均每0.067公頃產魚750多公斤。現將梭魚的生態習性及人工繁殖技術簡介如下:

梭魚的繁殖季節,中國渤海灣通常爲每年4月底到6月初,江蘇、浙江沿海爲4月初至5月中旬。性成熟年齡一般爲雄魚2-3齡,雌魚3-4齡。一般雌魚懷卵量在150萬-600萬粒之間。野生的梭魚個體重可達10公斤以上。每年4月份,梭魚便在各河口區產卵,只做短距離迴游,至12月份始到海水深處越冬。

梭魚每年定期結羣到港灣、河口、灘塗港汊等處產卵。在6月初至7月底,黃海、渤海沿岸梭魚幼魚十分豐富,並進入江河入口處成羣覓食,此時是人工捕撈野生魚種的最佳時期。

養殖技術

養殖設施及配套

工廠化養殖廠房爲鋼筋混凝土結構,房頂設彩鋼瓦。房內建有養殖池,養殖池爲圓形混凝土結構,內徑4.5 m,高1.5 m,池底爲鍋底形,中間設置排水口,排水口用不鏽鋼網片設置防逃網,排水口利用75mm的PVC管連通池外的水位控制管,通過水位控制管的高度控制池水的深度爲0.4~0.6 m。養殖池配有獨立的進、排水及增氧設施。養殖期間用1臺2.2 kW的羅茨鼓風機通過管道及散氣石增氧,每個養殖池放散氣石10個。養殖用水爲經曝氣後的地下深井水,水質符合《無公害食品淡水養殖用水水質(NY5051-2001)》要求,養殖池進水口常年水溫14~18℃。另外,配備10kW柴油發電機、2.2kW羅茨鼓風機、深井泵各1臺備用。

放養及管理

1、養殖池消毒。在苗種放養前,應提前做好養殖池消毒工作。可用20~25 mg/L漂白粉或100~200 mg/L高錳酸鉀浸洗24 h,如果是新水泥池應提前30 d用50 mg/L過磷酸鈣除鹼。

2、苗種放養。放苗時間一般爲每年的3—10月,放養規格爲10~16 cm。2011年放養時間是6月10日,魚種規格爲14cm左右,放養密度爲70尾/m2,每個養殖池放養1120尾,共放苗11208尾。放養的魚種要求規格整齊,無傷病,活動能力強,攝食正常。魚種放養前用3%食鹽水浸泡5 min進行體表消毒。

飼料與投喂

魚種放養後,第3天開始投餌,投餌按照定時、定點、定量、定質的“四定”原則進行。在養殖初期每日投喂6次,逐漸減少到每日2次。根據鱘魚生長規格使用蛋白質含量爲40%~42%的鱘魚全價顆粒飼料,飼料粒徑根據魚的體重,本着“宜小不宜大”的原則靈活掌握,投餌量根據魚體重和水溫調整,每次投餌量以投喂後20 min內吃完爲宜。

病情防治

在工廠化高密度養殖的情況下,受自身或外界因素的影響偶爾也會發病。因此,在養殖過程中,應認真貫徹“以防爲主、防治結合”原則,一般每隔10~20d交替用二氧化氯或聚維酮碘進行養殖池消毒,同時在飼料中定期添加VC、VE,以提高魚體免疫能力,預防病害的發生。

1、水黴病

病因與病症:此病主要是魚體受傷後感染,滋生水黴所致。病魚患處滋生大量灰白色棉絮狀的水黴菌菌絲,嚴重時病魚行動遲緩,魚體瘦弱,不攝食,直至死亡。

防治方法:用3%食鹽水浸洗20min,有一定的療效。

2、大肚子病

病因與病症:此病爲營養不良或氣單孢菌引起,病症爲病魚腹腔膨大,腹部向上浮於水面,游泳無力。解剖可見胃中食物較多,有氣泡,腸道內也有氣泡。

防治方法:改善水質條件,降低飼養密度,增加流水量在飼料中添加8%~12%的乾酵母,5d爲1個療程。

3、腫嘴病

病因與病症:病症爲病魚嘴腫,四周充血,不能活動,有時體表伴有水黴着生。

防治方法:加強管理,不投喂變質飼料,及時清除殘餌,定期換注新水,發現病魚及時撈出,防止其他魚被感染。治療用土黴素拌飼投喂,藥量爲每100kg魚拌3g,連喂3d。

注意要點

一是飼養人員要懂技術,會管理,有強烈的責任心,這是養殖成敗的關鍵。在生產中飼養人員應能嚴格按照鱘魚的生長需求,認真做好日常管理工作,確保鱘魚健康、快速生長。

二是適時分池是提高養殖產量、質量及成活率的重要保證,在生產中要做好分池工作。適時分池,一方面可防止體質弱小個體因攝食不足,逐漸瘦弱甚至死亡;另一方面降低養殖密度,減少單位面積負載量(一般控制在10 kg/m2),進一步加快鱘魚生長速度,縮短養殖時間,促進養殖資金的週轉。

三是要定期檢查柴油發電機、羅茨鼓風機、水泵等備用設備的工況,確保備用設備隨時能夠滿足生產需要,防止因停電、設備損壞而缺氧或缺水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主要價值

梭魚爲黃渤海常見經濟食用魚類,主要棲息在海口河川鹹淡水交匯處,以水底泥中微生物爲食,春季三四月份於河口附近產卵,幼魚時常隨潮溯河在河口處生存,成爲海港主要養魚對象之一。

漁民利用幼魚的溯河性,與5月上旬將幼魚隨潮納入港內放養,幼魚生長很快,秋天就可長到200毫米,10月末即可收穫。根據梭魚的生活習性,其捕撈方法爲定置網、鉤釣等。食用梭魚的最佳時期在春季,民間有“食用開凌梭,鮮得沒法說”的說法。開凌梭是指春暖冰開後被捕獲的第一批梭魚。

本文鏈接:https://www.hhbky.com/huayu/nonglinmuyu/354847.html

Copyright © 2012-2020 花卉百科園 All right reserved.

文字美圖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內容由網友提供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