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花卉百科園 > 花語大全 > 花與生活 > 一枚獼猴桃的進化史——從青白江歐滋果園看農業供給側改革的路徑
手機版

一枚獼猴桃的進化史——從青白江歐滋果園看農業供給側改革的路徑

來源:花卉百科園 閱讀:2.17K 次
  眼下,獼猴桃採摘季早已過去,而歐滋獼猴桃種植園裏仍舊是一派繁忙。走進寒意襲人的凍庫,十幾名工人在忙碌,把一枚枚獼猴桃整齊嵌入量身定製的果巢,封箱貼牌。
    一枚獼猴桃的進化史——從青白江歐滋果園看農業供給側改革的路徑
  
  “這批貨是發往加拿大的。”剛剛交接了法國的十噸訂單,果園主人丁憲強又開始了另一單的備貨。
  
  從種植管理,到收穫存儲、銷售出口,再延伸到農旅融合,這位“跨界農民”感嘆:“分身乏術啊!都市現代農業太缺人才了。”三十幾歲的“帥哥”道出幾分無奈。
  
  打小時候起,丁憲強父母就是遠近聞名的水果批發商,本來成家立業衣食無憂,而今何以“返祖”農業?他會“有好果子吃”嗎?
  
  “果二代”的逆襲
  
一枚獼猴桃的進化史——從青白江歐滋果園看農業供給側改革的路徑
  適度規模經營,是高效農業的發展之要,太小缺乏效率,太大不適合當地實際
  
  一枚獼猴桃的進化史——從青白江歐滋果園看農業供給側改革的路徑
  
  跟着父母從家鄉田埂走出去,丁憲強從此在水果堆裏成長,果子好不好,眯着眼睛聞聞就知道。這注定他今生與水果結下不解之緣。
  
  長大的丁憲強渴望走出父輩的“水果王國”,上大學時選擇了播音主持專業,希望到外面的世界闖一闖。畢業後抱着鎂光燈下的夢想,東奔西走幾年,卻一無所成。
  
  閒暇的時候,有一次幫着父親進山收購水果。“那時候紅心獼猴桃很稀少,運到外面一轉手,利潤幾十倍。”丁憲強心裏一跳,“不如回家種獼猴桃。”
  
  “小子,幹農業很苦的,你行不行哦?”看着興奮的兒子,父親有意給他潑了一盆冷水。學政策、學技術、學經營……“冷水”反而讓丁憲強更加堅定決心。在父親支持下,他認準了獼猴桃這種儲存週期長的水果,“便於長距離運輸和錯峯銷售。”
  
  從下定決心到做好準備,丁憲強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但是果樹見效要五六年,如何熬過艱難的“成長期”,至關重要。很多農業種植戶,就倒在了這個只投入、無產出的的階段。他選擇了200畝這一“安全規模”。“規模過大,投入過多,資金承受不起;而規模過小,效益太低,將來沒有持續發展的後勁。”
  
  走進歐滋果園,一把把綠色的“大傘”撐起在夏日的田裏。“這是新西蘭的牽引技術,把獼猴桃枝條呈45度向空中展開,既利於光照,也方便修枝。”雖然綠色防蟲、自動噴灌、機械授粉等現代種植技術一樣不差,“但國內的授粉機比較落後,造成價比白銀的花粉浪費大、成本高。”小丁認爲,獼猴桃的種植技術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沒有鎂光燈,照在臉上的,是夏日火辣辣的太陽。曾經學播音主持的“帥哥”被曬得黝黑。“只看顏色,你說我像不像顆獼猴桃?”丁憲強幽默了自己一把。
  
  這個果園裏,兩枚獼猴桃體內,同時發生着強大的光合作用,向着成熟快速生長。
  
  需求才是“硬道理”
  
  就近、獲得感、體驗式的農旅共生模式,讓生產和消費雙方效益最大化
  
  時間回到2014年的秋天,當時丁憲強將一塊手寫的“獼猴桃每斤10元,歡迎採摘體驗”紙板,掛在了果園的大門上。這樣的舉動,在基地工人老徐看來“不靠譜”:老大遠跑來自己摘,價格比市場上還貴——“瓜的纔來。”
  
  出乎老徐意料的是,不僅有,還不少。特別是週末,駕車來的,大袋小袋往車上搬。爲了方便遊客找路,他手寫了幾個“指路牌”,放在前面的公路上。“他不懂手機可以導航,我早就把地址在掛網上了。”小丁並沒有阻止老徐的善意。
  
  老徐眼裏不可思議的“採摘銷售”,源於市場的變化。當幾年的“成長期”過去後,原來搶手的紅心獼猴桃已被很多地方大面積栽種並陸續上市。2014年,歐滋果園產量500噸, 到2016年就到達1000噸。節節攀升的產量,讓丁憲強由喜轉愁:要是賣不出去,果子和投資就都要爛在地裏。還沒有怎麼嚐到甜頭的丁憲強心有不甘,他決心突圍。
  
  爲了解決儲存問題,果園自建冷庫,佔地1200平方米,能夠儲存260噸。“有了凍庫保鮮,不愁果子會放壞。”即便獼猴桃大量上市的時節,因爲有了冷庫,丁憲強心頭不慌了。
  
  “水果的銷售,可不可以打破‘中間差’,從田地裏直接到消費者手裏。”有效益纔有一切。當時正值“互聯網+”農業如火如荼,還在別人觀望之際,丁憲強依託淘寶、微信商城等電商平臺,建立網店。
  
  農業的道路似乎太長太難走。
  
  很快,網上令人眼花繚亂的營銷模式,就讓獼猴桃的價格走入了迷陣,“對於種植戶來講,利潤就像被不斷咀嚼的甘蔗,汁水越來越少。”
  
  幸運的是,從獼猴桃開始掛果,丁憲強就搞了獼猴桃採摘節,雖然只是小試牛刀,但是收穫頗豐。通過參觀學習,他得到了極大的啓發:不僅要讓遊客有體驗式的採摘,還要讓他們樂於留下來,又能吃、又能玩,這樣既方便了遊客,又豐富了業態。
  
  利用特意修建的水塘和草坪,丁憲強增設了餐廳、咖啡廳,可以供遊客燒烤、露營、遊戲。當夜幕降臨,歡快的音樂和絢麗的燈光使果園呈現另一番迷人的景緻。“這裏空氣好,交通也方便,以前摘了獼猴桃就走,現在可以在這裏玩上一整天。”在遊客小林看來,週末迴歸鄉村休閒,是再好不過的放鬆方式。
  
  專門來考察的法國水果商PierreYue轉了一圈後說:“獼猴桃丁,你的果子和園區一樣漂亮!”他當場與丁憲強達成了首批進口2萬斤,以及歐滋作爲他國外供貨商的協議。
  
  農業需要“硬核”
  
  能堅持、懂技術、善經營、有鄉土情懷的農場主是鄉村振興的“硬核”
  
  農業掙錢不容易,賠起來卻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一枚獼猴桃的進化史——從青白江歐滋果園看農業供給側改革的路徑 第2張
  2018年7月11日那一場罕見的強降雨,使整個果園浸泡在一片汪洋之中。看着正處於掛果關鍵期的果樹,丁憲強欲哭無淚。“那場雨來得太急,我當時就在想,這下徹底完了。”丁憲強回憶說。
  
  而接下來他的一個決定,在老徐看來,“他好像瘋了。”原來,丁憲強將一塊絕收的獼猴桃樹全部連根拔除,平整土地後,卻灑下了草籽。
  
  “土地是租來的,都要算成本啊,再補種上不就行了嗎?”老徐直搖頭。
  
  “當初真的想放棄,但這是我的根,好多鄰里鄉親靠在園裏打工生活,走不了啊。”說起當時的心情,丁憲強仍然記憶猶新。也是這樣一件事情,才讓他下定決心,將絕收的果樹林地全部改爲草坪和池塘。這個時候,他心裏已經有了新的打算——發展休閒旅遊。果然,在當年獼猴桃採摘的季節,園區意外火了。
  
  機遇總是留給能堅持、有準備的人。
  
  隨着中歐班列(成都)開始農產品的運營,川內獼猴桃走上了俄羅斯、波蘭、法國等國外水果展銷平臺,大放異彩。去年10月,丁憲強開始嘗試搭乘家門口的這趟國際列車,把他的“歐滋”獼猴桃銷往法國。“海運週期長,空運成本高,陸運又快又划算。”丁憲強看到了另一片天空。
  
  從果園到中歐班列(成都)的始發地——成都國際鐵路港,不出30分鐘的路程,新鮮採摘的果子就能坐進恆溫舒適的專用箱,馬不停蹄發往歐洲。
  
  “採摘和上市時間完全在掌握之中,消費者即買即食,無須催熟。”一些進口獼猴桃賣到十幾塊錢一個,正是這個原因。“實際上,我們的品質並不比他們的差。畢竟我們是原產地啊。”對於自家的獼猴桃,丁憲強一直抱着這樣的自信。
  
  冬日的歐滋果園裏,獼猴桃樹退去了盛裝,正休養生息,只待來年;凍庫裏,獼猴桃裝得滿滿的,可以持續供應到明年春季;綠毯般的草坪上,孩子和大人或嬉戲、或燒烤……
  
  “農業雖然週期漫長,但只要熬過去,就能獲得穩定的回報,農產品是剛需,這種回報不會像其他行業一樣忽冷忽熱,農業永遠是朝陽產業。”對於未來,丁憲強充滿了期許。
本文鏈接:https://www.hhbky.com/huayu/huayushenghuo/26827.html

Copyright © 2012-2020 花卉百科園 All right reserved.

文字美圖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內容由網友提供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