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花卉百科園 > 養花 > 盆景藝術 > 山水盆景與“三遠”法
手機版

山水盆景與“三遠”法

來源:花卉百科園 閱讀:1.84W 次

山水盆景與“三遠”法

山水盆景的創作方法是以“三遠”法爲準則,它貫穿在整個山水盆景創作過程中,並指導山水盆景的創作,不管任何形式的山水盆景都是以“三遠”法中某一種形式出現,即:“高遠”、“深遠”、“平遠”。 “三遠”法源於宋代郭熙著《林泉高致》一書,書中提出了“高遠”、“深遠”、“平遠”合稱“三遠”透視法,此種方法常用於繪畫理論中,這是衆所周知的。“藝術同源”,在盆景藝術中離不開繪畫理論基礎,尤爲山水盆景創作中“三遠”法格外顯得重要。一盆山水盆景佳作,衡量標準是:是否符合“三遠”法中某一準則,是否入畫等。在宋代郭熙提出“高遠”、“深遠”、“平遠”的“三遠”透視法後,韓拙在《山水純全集》中又補充了“潤遠”、“迷遠”、“幽遠”三法,共稱繪畫理論中的“六遠”法,後三神本文不再贅述。 “高遠”法,郭熙說:“自山下而仰山巔,謂之高遠。”這是自下向上看的仰視法,這種透視法宜於表現高大雄偉、氣勢磅礴的景物,使觀賞者油然而生“高山仰止”之情。在山水盆景創作中“高遠”法運用較多,創作的主題和形式是多種多樣的,選用的石料如:斧劈石、樹木化石、石筍石、英德石、砂片石、龍骨石等等。作品山水盆景《力拔山兮》採用的是“高遠”法,所選石料爲樹木化石,在作品構思上以雄偉、粗獷作爲它的主題,作品突出了樹化石的自身特徵以符合大自然真山面貌,給人一種雄偉、高大、粗礦等藝術感覺。 “深遠”法,郭熙說:“自山前而窺山後,謂之深遠”,這是站在山前或山上遠跳,並要移動視點,繞過前面近山,才能看見山後無窮無盡的景色。這種方法宜於表現幽深的意境,使人有“江山無止盡”感受。在山水盆景創作中,以“深遠”法表現的作品頗多,選用石料也是多種的,如:砂積石、砂片石、海母石、英德石、石筍石、斧劈石、龜紋石、蘆管石等等。作品山水盆景《曲水幽長》以“深遠”法來表現“山外青山”的意境。在咫尺盆中構成了一幅山水天地之氣的畫面,在構成靜默的山體中,力求層次分明、疏密相間、脈絡一致、山勢一致,由近山向遠山過渡,造就成一種幽深的境界。富有變化的山腳,使得水面曲水幽長,令人迴腸蕩氣,在整體造型中所蘊含着山水之靈氣,生命之活力。 “平遠”法,郭熙說:“自近山而望遠山,謂之平遠”,這是在“平視”中所得的遠近關係。“平遠”所看到的對象,一般不甚高,多屬於山林藪澤遠浦遙岑之類。尤其一提的是元代畫家倪雲林是描繪平遠山水的聖手,他的畫多取材太湖一帶的陂陀汀渚,意境顯得悠閒寧靜、坦蕩開闊,對指導今天的山水盆景創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山水盆景創作中,此種形式並不多見,它的構圖較“高遠”、“深遠”要複雜,選材難度大,一般選擇軟石類較妥,如:浮石、海母石、砂積石、宣石等等。“平遠”法制作的山水盆景,它的透視效果較前者要好,容易造就意境深遠的作品,給觀者視野開闊,心裏平衡之感受。作品,山水盆景《海島遺韻》就是採用“平遠”法。所表現的主題是海邊島嶼經過海浪衝刷,而顯示出富有情感的畫面。在構圖上以水佔據大部分的空間,藉以表現大海的寬闊,在技法上採取散點透視的方法進行山石佈置,盆面上表現出連綿不斷的島嶼。視點上不是固定在大的島嶼上,而是隨着島嶼的連綿進行視點移動,故給人視野開闊,心曠神怡之感,這是“高遠”、“深遠”無法達到的藝術效果。

本文鏈接:https://www.hhbky.com/yanghua/penjingyishu/67025.html

Copyright © 2012-2020 花卉百科園 All right reserved.

文字美圖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內容由網友提供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