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花卉百科園 > 花語大全 > 農林牧漁 > 馬 馬百科
手機版

馬 馬百科

來源:花卉百科園 閱讀:3.04W 次

馬,是奇蹄目馬科馬屬草食性動物,現存家馬與野馬兩個亞種。野馬頸部鬣毛豎立而不下垂,額毛極短,尾部長毛,四肢無距毛,夏季上體淺棕、紅棕、紅赭色,冬季皮背面淡棕色;家馬依品種分爲重型、小型馬及袖珍矮馬;家馬四肢長,骨骼堅實,肌腱和韌帶發育良好,蹄質堅硬,毛色多樣,以慄、青和黑色居多,汗腺發達,牙齒咀嚼力強。

根據馬原產地的自然環境條件,以及外形特徵和性能等方面的差異,可將馬分爲草原種、沙漠種、山地種和森林種。草原種分佈在廣闊的草原區;沙漠種生活在乾燥沙漠地帶;山地種,善走山路;森林種生活在氣候較冷的森林地帶。馬4歲性成熟,6月交配,翌年4-5月分娩。馬平均壽命30-35年,最長可達60年。

馬 馬百科

外形特徵

體格勻稱,四肢長,第三趾發達,具蹄,第二、四趾退化,僅餘退化的掌骨和跖骨。四肢高度特化,肱骨和股骨很短,橈骨和脛骨很長,尺骨和腓骨均退縮。第三趾發育,掌骨非常長,而趾(指)骨則比較短,單蹄。頰齒高冠;上臼齒釉質層褶曲精細。

重型品種體重達1200千克,體高200釐米;小型品種體重不到200千克,體高僅95釐米,所謂袖珍矮馬僅高60釐米。頭面平直而偏長,耳短。四肢長,骨骼堅實,肌腱和韌帶發育良好,附有掌枕遺蹟的附蟬(俗稱夜眼),蹄質堅硬,能在堅硬地面上迅速奔馳。毛色複雜,以騮、慄、青和黑色居多;被毛春、秋季各脫換一次。汗腺發達,有利於調節體溫,不畏嚴寒酷暑,容易適應新環境。胸廓深廣,心肺發達,適於奔跑和強烈勞動。食道狹窄,單胃,大腸特別是盲腸異常發達,有助於消化吸收粗飼料。無膽囊,膽管發達。牙齒咀嚼力強,切齒與臼齒之間的空隙稱爲受銜部,裝勒時放銜體,以便駕御。根據牙齒的數量、形狀及其磨損程度可判定年齡,聽覺和嗅覺敏銳。

兩眼距離大,視野重疊部分僅有30%,因而對距離判斷力差;同時眼的焦距調節力弱,對500米以外的物體只能形成模糊圖像,而對近距離物體則能很好地辨別其形狀和顏色,並且只有這一種動物可辨別顏色。頭頸靈活,兩眼可視面達330°~360°。眼底視網膜外層有一層照膜,感光力強,在夜間也能看到周圍的物體。馬易於調教。通過聽、嗅和視等感覺器官,能形成牢固的記憶。平均壽命30~35歲,最長可達60餘歲。使役年齡爲3~15歲,有的可達20歲。

生活習性

野馬喜歡羣居,一般由一匹公馬、幾匹母馬和它們的後代組成。每個種羣都有明確的活動範圍,並以每天5-10公里的速度遷移。野馬以荒漠上的芨芨草、梭梭、蘆葦、紅柳等爲食,冬天能刨開積雪覓食枯草。羣體中的個體之間在進食之後常互相清理皮膚,輕輕地啃舐對方的耆甲、肩部、背側、臀部等。有時也進行自身護理,比如打滾、自我刷拭和驅散蚊蠅等。野馬藉助聲音、氣味和抿耳、刨地、啃拭等行爲進行交流。

繁殖方法

馬、驢和斑馬本是3個獨立的物種,已出現生殖隔離。但有趣的是,馬和、驢和斑馬雜交都能產生後代。騾子是馬和驢的雜交體,分爲馬騾(驢♂×馬♀)和驢騾(馬♂×驢♀)。通常認爲雄騾沒有生殖能力,但有對雌騾產駒的相關報道,並有報道稱馬騾的受孕率顯著高於驢騾(約7倍)。通過比較馬和驢的核型,推測一匹具有生殖能力的騾子在減數分裂時可能會形成六價體。普氏野馬和家馬經歷過一次羅伯遜易位導致其核型的差異,其雜種子一代在減數分裂時會形成三價體,能夠形成成熟的生殖細胞,並能繁殖後代,但其機理還未得到解析。

品種分類

一般採用的分類方法有生物學分類法、畜牧學分類法和冷熱血統分類法等。

生物學分類

根據馬匹原產地的自然環境條件,以及馬的外形特徵和性能等方面的差異,可將馬分爲草原種、沙漠種、山地種和森林種。

草原種:分佈在世界上廣闊的草原區,由於長年晝夜棲息於草原上過羣牧生活,在自然環境中得到了充分鍛鍊,吃苦耐勞,具有很強的適應性,體格結實粗壯,體軀長而深廣,四肢短粗,被毛厚密,長毛髮達,採食與消化能力強,性格強悍,如蒙古馬、哈薩克馬等。

沙漠種:生活在乾燥沙漠地帶的馬,體格較爲輕小,皮膚細緻乾燥,皮薄毛細,胸窄腹小,氣質活潑,鬃鬣尾等長毛較少,代謝作用快,有較快的行動速度,多具有乘用馬的體型,如阿拉伯馬、阿哈-捷金馬等。

山地種:體格結實,體型不大,四肢強健,行動靈活,性格機敏,善走山路,如百色馬、寧強馬、卡巴金馬等。

森林種:生活在氣候較冷的森林地帶的馬,一般體型不大,但比較粗重。軀幹深寬,四肢粗短,胃腸發達,肌肉豐滿,被毛厚密,長毛較多,如雅庫特馬、愛沙尼亞馬等。

畜牧學分類

根據馬的高低、大小、利用性質、馬的體型及有益經濟特徵進行分類。按照體型可分爲乘用型、挽用型和兼用型3類。

乘用型:如純血馬、阿拉伯馬等。

挽用型:如阿爾登馬、比利時重挽馬、貝爾修倫馬等。

兼用型:如三河馬等。外貌介於乘用型、挽用型之間,又獨具特點。實際應用中,畜牧學分類法對於改良品種的分類是適用的。未經過專門化選育的地方品種,其體型屬兼用型,但它們和育成品種的兼用型不完全相同。

冷熱血統分類

冷熱血統並不是指馬血液的溫度,而是指馬品種的選育程度和馬的氣質類型,劃分爲冷血統、熱血統和溫血統品種,最早爲歐洲對馬品種劃分的依據,現被世界各地廣泛採用。

冷血統:一般是對起源於歐洲的挽用馬的統稱,是史前時期森林馬的後代。該類馬體格高大,性情溫和但反應較遲鈍,氣質類型爲中悍或下悍,主要用於農用或運輸。如阿爾登馬、蘇維埃重挽馬等。悍威、血統純正的輕型馬品種。如阿拉伯馬、阿哈-捷金馬、純血馬等。

溫血統:體型高大,性情溫順;既不如熱血統品種那樣純正和精緻,也不如冷血統品種那樣軀體粗壯和遲鈍。溫血統馬品種有純種和半血品種之分,半血品種或稱雜交育成品種,主要是熱血統馬種同其他品種雜交改良育成。有些溫血馬種是由純血馬、阿拉伯馬雜交冷血統馬而育成。溫血馬是最受歡迎的馬術用馬。如漢諾威馬、荷斯坦馬、荷蘭溫血馬等。

主要品種

韃靼野馬(ini)

野馬的一種,也稱歐洲野馬或太盤野馬。韃靼野馬曾經廣泛分佈於歐洲,早在20世紀80年代末已經滅絕。

普氏野馬

普氏野馬是現存唯一的馬的野生種。

全稱普熱瓦斯基氏野馬,體型健碩,體長2.8米,身高1米以上,體重約爲300公斤;形似家馬,但額頭沒有“劉海”,鬃毛短而直立,馬尾呈束狀;四肢短粗,常有2-5條明顯的黑色橫紋,小腿下部呈黑色,俗稱“踏青”腿。普氏野馬有33對染色體,比家馬多出1對。

棲息于山地草原和荒漠。性機警,善奔跑。一般由強壯雄馬爲首領結成5~20頭馬羣,營遊移生活。原分佈於我國新疆北部準葛爾盆地北塔山及甘肅、內蒙古交界的馬鬃山一帶。

普氏野馬曾一度瀕臨滅絕,據記載曾經只留有12個個體,後來經人工干預擴繁後放回大自然,再一次得到了大量的繁殖,現大約有2000餘匹。通過對普氏野馬基因組雜合度的研究,表明其存在高度的近交現象,這與其由12匹基礎馬、4個母系保種而來的事實相符。

大宛馬

“汗血寶馬”又名“大宛馬”,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純血騎乘馬品種,有3000多年歷史,與阿拉伯馬、英國馬並列爲當今世界上僅有的3種純種馬。

大宛馬是中國漢朝時西域大宛出產的一種良駒,山地馬種,抗疲勞,蹄堅硬,甚至可以“日行千里”。《史記》中記載,張騫出西域,歸來說:“西域多善馬,馬汗血。”唐太宗時,西域進貢千里馬,據說其中就有“汗血寶馬”。唐太宗“昭陵六駿”中的“特勒驃”傳聞就是突厥贈送的“汗血寶馬”。

汗血馬的皮膚較薄,奔跑時,血液在血管中流動容易被看到,另外,馬的肩部和頸部汗腺發達,馬出汗時往往先潮後溼。棗紅色或栗色毛的馬出汗後局部顏色會顯得更加鮮豔,給人以“流血”的錯覺,因此稱之爲汗血馬。馬史學家認爲,汗血馬其實就是現存於土庫曼斯坦的阿哈爾捷金馬,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馬種之一。德、俄、英等國的名馬大都有阿哈爾捷金馬的血統。[6]

蒙古馬

蒙古馬是中國乃至全世界較爲古老的馬種之一,主要產於內蒙古草原,是典型的草原馬種。蒙古馬體格不大,平均體高120~142釐米,體重267.7~372千克。

在遺傳學上,蒙古馬具有抗寒、耐粗飼、有耐力、生命力頑強等特性。

哈薩克馬

哈薩克馬是食草性家畜。產於新疆的哈薩克馬也是一種草原型馬種。其形態特徵是:頭中等大,清秀,耳朵短。頸細長,稍揚起,耆甲高,胸銷窄,後肢常呈現刀狀。汗腺發達,有利於調節體溫,不畏嚴寒酷暑,容易適應新環境。胸廓深廣,心肺發達,適於奔跑和強烈勞動。易於調教,通過聽、嗅和視等感覺器官,能形成牢固的記憶。平均壽命30~35歲,最長可達60餘歲。使役年齡爲3~15歲,有的可達20歲。

河曲馬

河曲馬是一種古老而優良的挽乘兼用型地方馬種,主要分佈於甘肅、青海、四川三省交界地區,因產地處於黃河上游拐彎之處,得名河曲馬。該馬性情溫馴,容易管理,並以其良好的適應性、較大的挽力和持久力。

河曲馬外形較勻稱,全身結構良好。公馬具悍威,鬃、尾毛粗長厚密。體質類型以結實粗糙爲主,毛色以黑色、青、騮、慄爲主,而相當數量的馬具有白章特徵,出現率高達到24.17%。這是我國其它地區的馬種所少有。

本文鏈接:https://www.hhbky.com/huayu/nonglinmuyu/354992.html

Copyright © 2012-2020 花卉百科園 All right reserved.

文字美圖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內容由網友提供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