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花卉百科園 > 養花 > 植物知識 > 燈籠樹Enkianthus chinensis Franch.
手機版

燈籠樹Enkianthus chinensis Franch.

來源:花卉百科園 閱讀:1.89W 次
燈籠樹Enkianthus chinensis Franch.

燈籠樹是一種杜鵑花科的落葉灌木。生長在我國中部一帶。它只有2-6米高。每當夏日,在它的枝端兩側掛着十幾朵肉紅色的鐘形花朵,所以又稱作吊鐘花。燈籠樹的果實在十月裏成熟,橢圓形,棕色。有趣的是,它的果梗完全向下垂着,而先端彎曲向上,因此結的果實卻是直立的。遠遠望去,彷彿樹枝上舉滿了一個個的小燈籠,因此而得名。燈籠樹不僅花果美麗,而且葉子入秋後變爲濃紅,不似楓葉,勝似楓葉,因此是極有前途的園林觀賞樹木。

燈籠樹的介紹燈籠樹是一種杜鵑花科的落葉灌木。生長在我國中部一帶。它只有2-6米高。每當夏日,在它的枝端兩側掛着十幾朵肉紅色的鐘形花朵,所以又稱作吊鐘花。燈籠樹的果實在十月裏成熟,橢圓形,棕色。有趣的是,它的果梗完全向下垂着,而先端彎曲向上,因此結的果實卻是直立的。遠遠望去,彷彿樹枝上舉滿了一個個的小燈籠,因此而得名。燈籠樹不僅花果美麗,而且葉子入秋後變爲濃紅,不似楓葉,勝似楓葉,因此是極有前途的園林觀賞樹木。燈籠樹的形態特徵
燈籠樹是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3—6米,稀達10米;幼杖灰綠色,無毛,老枝深灰色;芽圓柱 狀,長8--10毫米,芽鱗寬披針形,長約5毫米,寬約1.5毫米,微紅色,先端有小突尖,邊 緣具緣毛。


燈籠樹的葉常聚生枝頂,紙質,長圓形至長圓狀橢圓形,長3—4(--5)釐)米,寬2—2.5 釐米,先端鈍尖,具短凸尖頭,基部寬楔形或楔形,邊緣具鈍鋸齒,兩面無毛,中脈在表面下 凹,連同側脈在表面不明顯,在背面明顯,四脈在背面明顯;葉柄粗壯,長0.8--1(--15)毫 米,具槽,無毛。


燈籠樹的花多數組成傘形花序狀總狀花序;花極纖細,長2.5—4釐米,無毛;花下 垂;花萼5裂,裂片三角形,長約2.5毫米,有緣毛;花冠闊鐘形,長寬各1釐米,肉紅色,口 部5淺裂;雄蕊10枚,着生於花冠基部,花絲長4.5毫米,中部以下膨大,被微柔毛,花葯2裂,長1.5毫米,芒長約1毫米;子房球形,具5縱紋,疏被白色短毛,花柱長約5.5毫米,被疏微毛。


燈籠樹的蒴果卵圓形,直徑6—9(--8)毫米,室背開裂爲5果瓣,果爿長約6毫米,寬約3.2毫米,果爿中間具微縱槽。種子長約6毫米,微有光澤,具皺紋,有翅,每室有種子多數,種子着生於中軸之上部。
燈籠樹的花期5月,果期6—10月。遠遠望去,彷彿樹枝上舉滿了一個個的小燈籠,故名燈籠樹。燈籠樹不僅花果美麗,而且葉子入秋後變爲濃紅,勝似楓葉,是極有觀賞價值的樹木。
燈籠樹的生態習性燈籠樹是一種陽性樹種,喜光、稍耐半陰;耐寒(黃山欒較差);耐乾旱和瘠薄,也耐低溼、鹽鹼地及短期澇害。深根性,根強健,萌櫱力強,生長中速,幼時較緩,以後漸快,適生性廣,對土壤要求不嚴,在微酸及鹼性土壤上都能生長,較喜歡生長於石灰質土壤中。抗風能力較強,可抗零下25℃低溫,對粉塵、二氧化硫和臭氧均有較強的抗性。病蟲害少,栽培管理容易。
燈籠樹的植物特點會發光
我國井岡山地區有一種能閃閃發光的樹,當地人稱它爲"燈籠樹"。
它是一種常綠闊葉樹,樹葉裏含有大量磷質。
因爲燈籠樹吸收土壤裏的磷質的本領很強,這些磷質分佈在樹葉上,放出少量磷化氫氣體。這些氣體燃點低,在空氣中能自燃,發出淡藍色火焰--溫度很低的冷光。在晴朗無風的夜晚,這些冷光聚攏起來,恰似山間的一盞盞路燈。

欒樹的別名
燈籠樹是一種喬木,樹形端正,枝葉茂密而秀麗,春季嫩葉多爲紅葉,夏季黃花滿樹,入秋葉色變黃,果實紫紅,形式燈籠,所以欒樹又被稱作燈籠樹。

有毒性
燈籠樹爲中國植物圖譜數據庫收錄的有毒植物,其毒性爲小鼠腹腔注射花及葉的氯仿提取物1000mg/kg,16小時後死亡。
燈籠樹的栽培技術栽培管理
欒樹栽培管理較爲簡單,移植時適當剪短主根及粗側根,這樣可以促進多發鬚根,容易成活。
繁殖:用播種法。
栽培要點:栽培土質以深厚,溼潤的土壤最爲適宜。喜光,能耐半陰,耐寒。具深根性,產生萌櫱的能力強,耐乾旱、瘠薄,能耐短期積水,對煙塵有較強的抗性。

苗期管理
(1)遮蔭
遮蔭時間、遮蔭度應視當時當地的氣溫和氣候條件而定,以保證其幼苗不受日灼危害爲度。進入秋季要逐步延長光照時間和光照強度,直至接受全光,以提高幼苗的木質化程度。
(2)間苗、補苗
幼苗長到5~10cm高時要間苗,以株距10~15cm間苗後結合澆水施追肥,每平方米留苗12株左右。間苗要求間小留大,去劣留優,間密留稀,全苗等距,並在陰雨天進行爲好。結合間苗,對缺株進行補苗處理,以保證幼苗分佈均勻。
(3)日常管理
要經常鬆土、除草、澆水,保持牀面溼潤,秋末落葉後大部分苗木可高達2m,地徑粗在2cm左右。將苗子掘起分級,第二年春移植,移植前將根稍剪短一些,移植結束後從根莖處截去苗幹,即從地表處平茬,隨即澆透水。發芽後要經常抹芽,只留最強壯的一芽培養成主幹。生長期經常鬆土、鋤草、澆水、追肥,至秋季就可養成通直的樹幹。
(4)移植
芽苗移栽能促使苗木根系發達,一年生苗高50~70cm。欒樹屬深根性樹種,宜多次移植以形成良好的有效根系。播種苗於當年秋季落葉後即可掘起入溝假植,翌春分栽。
由於欒樹樹幹不易長直,第一次移植時要平茬截幹,並加強肥水管理。春季從基部萌櫱出枝條,選留通直、健壯者培養成主幹,則主幹生長快速、通直。第一次截幹達不到要求的,第二年春季可再行截幹處理。以後每隔3年左右移植一次,移植時要適當剪短主根和粗側根,以促發新根。欒樹幼樹生長緩慢,前兩次移植宜適當密植,利於培養通直的主幹,節省土地。此後應適當稀疏,培養完好的樹冠。
(5)施肥
施肥是培育壯苗的重要措施。幼苗出土長根後,宜結合澆水勤施肥。在年生長旺期,應施以氮爲主的速效性肥料,促進植株的營養生長。入秋,要停施氮肥,增施磷、鉀肥,以提高植株的木質化程度,提高苗木的抗寒能力。冬季,宜施農家有機肥料作爲基肥,既爲苗木生長提供持效性養分,又起到保溫、改良土壤的作用。隨着苗木的生長,要逐步加大施肥量,以滿足苗木生長對養分的需求。第一次追肥量應少,每畝2500g至3000g氮素化肥,以後隔15天施一次肥,肥量可稍大。
大苗培育一般當樹幹高度達到分枝點高度時,留主枝,3年至4年可出圃。一年生苗幹不直或達不到定幹標準的,翌年平茬後重新培養。一般經兩次移植,培養3年至6年,胸徑就可達到4~8cm。

定植密度
胸徑4~5cm的每畝600棵左右,胸徑6~8cm的每畝200至300棵,選留3至5個主枝,短截至40cm,每個主枝留2至3個側枝,冠高比1∶3。
培育幹徑8~12cm的全冠苗,每畝栽植160~170株,即株行距2m×2m;培育幹徑12cm以上大苗,每畝栽植130株,即株行距2m×2.5m。結合撫育管理,修剪幹高1.5m以下的萌芽枝,以促進主幹通直生長。
苗木整形與修剪欒樹樹冠近圓球形,樹形端正,一般採用自然式樹形。因用途不同,其整形要求也有所差異。行道樹用苗要求主幹通直,第一分枝高度爲2.5~3.5m,樹冠完整豐滿,枝條分佈均勻、開展。庭蔭樹要求樹冠龐大、密集,第一分枝高度比行道樹低。在培養過程中,應圍繞上述要求採取相應的修剪措施。一般可在冬季或移植時進行。

養護管理
修剪要注意   
1.欒樹在栽植時一般都做截幹處理,幹高根據需求定爲2.5米至3.5米。種植當年冬季,在分枝點以上萌發出的枝條中,選留3至5個生長健壯且分佈均勻的枝條做主枝,其餘全部疏除。
2.保留下的枝條短截留45釐米左右,第二季夏季在選定的主枝上保留6至9個芽,芽的分佈方向要合理,不可交叉,且要分佈均勻,由此形成側枝。
3.待初冬修剪時再對側枝進行短截,短截長度50釐米左右。按此法進行修剪,3年後即可形成基本樹形,以後要及時疏除乾枯枝、病蟲枝、內膛枝、交叉枝、徒長枝即可。
澆水與施肥
欒樹喜溼潤環境,除在栽植時要澆足澆透三水外,此後應在5、6、9、10、11月各澆一兩次透水,以土壤保持溼潤爲宜,12月初應澆足封凍水。翌年3月初要及時澆返青水,4、5、6、9、10、11月澆一次透水,7、8兩個月爲降水豐沛期,如天氣不是過於乾旱,則可不澆水,12月初也應澆足防凍水。第三年按第二年方法進行澆灌。從第四年後可於早春、初冬澆足返青水和封凍水即可,其餘時節如不是過於乾旱可不澆水,靠自然降水生長。夏天雨季大雨後還應及時排除積水,防止水大爛根
燈籠樹的繁殖方式燈籠樹以播種繁殖爲主,分櫱或根插亦可,秋季果熟時採收,及時晾曬去殼。因種皮堅硬不易透水,如不經處理,第二年春播常不發芽,故秋季去殼播種,可用溼沙層積處理後春播。一般採用壟播,壠距60-70cm,因種子出苗率低,故用種量大,播種量30-40kg/畝。燈籠樹的分佈區域

燈籠樹產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西、四川、貴州、雲南。
燈籠樹生於海拔1000米左右的乾旱山地與山坡疏林中。
燈籠樹的模式標本採自雲南西部。

燈籠樹的病害防治流膠病此病主要發生於樹幹和主枝,枝條上也可發生。發病初期,病部稍腫脹,呈暗褐色,表面溼潤,後病部凹陷裂開,溢出淡黃色半透明的柔軟膠塊,最後變成琥珀狀硬質膠塊,表面光滑發亮。樹木生長衰弱,發生嚴重時可引起部分枝條幹枯。
該病可由多種原因引起,大致可分爲生理性流膠,如凍害、日灼,機械損傷造成的傷口,蟲害造成的傷口等;還有侵染性流膠,細菌、真菌都可引起流膠,目前致病病菌尚不清楚。


防治措施:

(1)刮疤塗藥。用刀片刮除枝幹上的膠狀物,然後用梳理劑和藥劑塗抹傷口。

(2)加強管理,冬季注意防寒、防凍,可塗白或塗梳理劑。夏季注意防日灼,及時防治枝幹病蟲害,儘量避免機械損傷。

(3)在早春萌動前噴石硫合劑,每10天噴1次,連噴兩次,以殺死越冬病菌。發病期噴百菌清或多菌靈800至1000倍液。

欒樹蚜蟲欒樹蚜蟲爲同翅目、蚜科,是欒樹的一種主要害蟲,主要危害欒樹的嫩梢、嫩芽、嫩葉,嚴重時嫩枝佈滿蟲體,影響枝條生長,造成樹勢衰弱,甚至死亡。發生規律:一年數代,以卵在芽縫、樹皮裂縫處過冬。次年4月上旬欒樹剛發芽時,過冬卵孵化爲若蚜,此時多棲息在芽縫處,與樹芽顏色相似。4月中旬無翅雌蚜形成,開始胎生小蚜蟲;4月下旬出現大量有翅蚜,進行遷飛擴散,蟲口大增;4月下旬至5月份危害最嚴重,枝條嫩梢,嫩葉佈滿蟲體,吸食樹木養分,受害枝梢彎曲,葉片捲縮,樹枝、樹幹、地面都灑下許多蟲尿,既影響樹木生長,又影響環境衛生;6月中旬後,蟲量逐漸減少;至10月中下旬有翅蚜遷回欒樹,並大量胎生小蚜蟲,危害一段時間後,產生有翅胎生雄蚜和無翅胎生雌蚜,交尾後產卵過冬。
本文鏈接:https://www.hhbky.com/yanghua/zhiwuzhishi/176557.html

Copyright © 2012-2020 花卉百科園 All right reserved.

文字美圖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內容由網友提供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