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花卉百科園 > 養花 > 植物知識 > 薔薇的食療或藥用價值
手機版

薔薇的食療或藥用價值

來源:花卉百科園 閱讀:1.38W 次
薔薇的食療或藥用價值
食用功效
5~6月間,當花盛開時,擇晴天採收,曬乾作藥用。
薔薇花味甘、酸、性涼,入脾、肺、大腸。薔薇花有清暑化溼、順氣和胃、止血的功效。適用於治療暑熱胸悶、口渴、嘔吐、不思飲食(治療厭食)、口瘡、口噤、腹瀉、痢疾、吐血及外傷出血等。對痢疾、胸悶、中暑都有一定的療效,同時還是治療厭食、口瘡潰瘍的良藥。
現代藥理研究


薔薇花,主要含黃芪甙、揮發油;有利膽作用,對多種細菌有抑制作用;可吸收硫化氫、苯、苯酚、乙醚等有害氣體,亦可清除銻劑中毒。

薔薇花中藥材
藥名:薔薇花
別名:刺花、白殘花、柴米米花、
英文名:Flower of Japanese Rose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Rosa multiflora Thunb.
歸經:胃;大腸經
功效:清暑,和胃,活血止血,解毒

科屬分類:薔薇科
拉丁文名:Flos seu Petalum Rosae Multiflorae
主治:暑熱煩渴;胃脘脹悶,吐血,衄血,口瘡,癰癤,月經不調
生態環境:生於路旁、田邊或丘陵地的灌木叢中。
採收和儲藏:5-6月花盛開時,擇晴天採集,曬乾。
資源分佈:分佈於山東、江蘇、河南等地。

植物形態野薔薇 攀援灌木,小枝有短、粗稍彎曲皮刺。小葉5-9,近花序的小葉有時3,連葉柄長5-10cm;托葉篦齒狀,大部貼生於葉柄;小葉片倒卵形,長圓形或卵形,長1.5-5cm,寬0.8-2.8cm,先端急尖或圓鈍,基部近圓形或楔形,邊緣有鋸齒,上面無毛,下面有柔毛,小葉柄和軸有散生腺毛。花兩性;多,朵簇排成圓錐狀花序,花直徑1.5-2cm;萼片5,披針形,有時中部具2個線形裂片;花瓣5,白色,寬倒卵形,先端微凹,基部楔形;雄蕊多數;花柱結合成束。果實近球形,直徑6-8mm,紅褐色或紫褐色,有光澤。花期5-6月。果期9-10月。


功效分類:清熱藥;收澀藥

性味:苦、澀;涼
藥材基源:爲薔薇科植物野薔薇的花。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6g。
出處《中華本草》


食療價值

薔薇科灌木植物多花薔薇的花朵。又名刺花,白殘花。我國華東、中南和山東、河南、四川、雲南、貴州、新疆等地均有分佈。5~6月花盛開時,擇晴天採收,鮮用或曬乾用。
性能:味甘,性涼。能清暑熱,化溼和中,止血。
參考:含黃芪甙、揮發油。
用途:用於暑熱煩渴;溼熱瀉腹,痢疾;胃熱吐血。
用法:泡茶,煎湯。


附方

1、薔薇花飲:薔薇花10g,刺梨15g。煎水飲。
本方以薔薇花清暑熱,刺梨清熱生津、助消化。用於暑熱煩渴,不思飲食。


2、薔薇花茶:薔薇花10g,茶葉3g。沸水沖泡,代茶飲。

本方以薔薇花清熱和中,茶葉清熱除溼、利尿。用於脾胃溼熱,嘔逆少食,腹瀉,小便短赤。


薔薇根

薔薇根,爲薔薇科植物多花薔薇的根,本品性味苦、澀、涼,入脾、胃經。有清熱利溼、祛風活血、解毒消腫之功,適用於肺癰、消渴、痢疾、關節炎、癱瘓、便血、尿頻、遺尿、月經不調、跌打損傷、瘡癤疥癬等。


本文鏈接:https://www.hhbky.com/yanghua/zhiwuzhishi/171684.html

Copyright © 2012-2020 花卉百科園 All right reserved.

文字美圖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內容由網友提供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