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花卉百科園 > 養花 > 植物知識 > 野大豆
手機版

野大豆

來源:花卉百科園 閱讀:1.05W 次

野大豆,學名:Glycine soja Sieb. et Zucc

別稱:[豆勞]豆(救荒本草),野大豆(中國主要植物圖說·豆科),小落豆、小落豆秧、落豆秧〔東北),山黃豆、烏豆、野黃豆(廣西)。

科名:豆科 Leguminosae

保護等級:Ⅲ

現狀:漸危種。因長期大量採挖作藥用,野生植株急劇減少,有趨於絕滅的危險。

野大豆

保護措施:由於野大豆在我國極爲普遍,而且適應能力強,又有較強的抗逆性和繁殖能力,只有當植被遭到嚴重破壞時,才難以生存。所以在開荒、放牧和基本建設中應對野大豆資源加以保護。

一年生草本,莖纏繞、細弱,疏生黃褐色長硬毛。葉爲羽狀複葉,具3小葉;小葉卵圓形、卵狀橢圓形或卵狀披針形,長3.5-5(-6)釐米,寬1.5-2.5釐米,先端銳尖至鈍圓,基部近圓形,兩面被毛。總狀花序腋生;花蝶形,長約5毫米,淡紫紅色;苞片披針形;萼鍾狀,密生黃色長硬毛,5齒裂,裂片三角狀披針形,先端銳尖;旗瓣近圓形,先端微凹,基部具短爪,翼瓣歪倒卵形,有耳,龍骨瓣較旗瓣及翼瓣短;雄蕊10,9與1兩體;花柱短而向一側彎曲。莢果狹長圓形或鐮刀形,兩側稍扁,長7-23毫米,寬4-5毫米,密被黃色長硬毛;種子間縊縮,含3粒種子;種子長圓形、橢圓形或近球形或稍扁,長2.5-4毫米,直徑1.8-2.5毫米,褐色、黑褐色、黃色、綠色或呈黃黑雙色。花期5-6月,果期9-10月。

野大豆 第2張

野大豆分佈在我國從寒溫帶到亞熱帶廣大地區,喜水耐溼,多生於山野以及河流沿岸、溼草地、湖邊、沼澤附近或灌叢中,稀見於林內和風沙乾旱的沙荒地。山地、丘陵、平原及沿海灘塗或島嶼可見其纏繞它物生長。野大豆還具有耐鹽鹼性及抗寒性,在土壤pH值9.18-9.23的鹽鹼地上可良好生長,零下41℃的低溫下還能安全越冬。

分佈: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山東、河南、山西、陝西、甘肅、青海、江蘇、、安徽、浙江、臺灣、福建、江西、湖南、廣東、廣西、湖北

、四川。

繁殖方式:種子繁殖

經濟價值:作滋補中藥,獸藥,根莖之10倍水浸液對馬鈴薯晚疫病抑制有效,保持水土。

保護價值:野大豆具有許多優良形狀,如耐鹽鹼、抗寒、抗病等,與大豆是近緣種,而大豆是我國主要的油料及糧食作物、故在農業育種上可利用野大豆進一步培育優良的大豆品種。野大豆營養價值高,又是牛、馬、羊等各種牲畜喜食的牧草。因此對我國擁有豐富的野大豆種質資源,必須引起應有的重視,並加以保護。

本文鏈接:https://www.hhbky.com/yanghua/zhiwuzhishi/161293.html

Copyright © 2012-2020 花卉百科園 All right reserved.

文字美圖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內容由網友提供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