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花卉百科園 > 養花 > 養花技巧 > 盆景動勢的創作方法和途徑
手機版

盆景動勢的創作方法和途徑

來源:花卉百科園 閱讀:1.18W 次

動勢盆景創作就是要表現靜止中的動。靜爲實,動爲虛,虛實結合。盆景由於受靜態形象的限制,表現動態美時,必須藉助可產生動態的因素在靜態上做文章,把動感審美意識物化於靜態形象之中,寓動於靜。動勢的變化過程所表現出來的各種動態美,只能作爲審美者聯想的心理因素出現。所以藝術家在表現動態美時,常於運動變化的凝與動序列中巧妙地抓住能引起欣賞者心理經驗聯想的“關鍵性瞬間姿態”加以表現,利用這一瞬間姿態塑造藝術形象,展現運動變化的全過程,獲得最佳動勢美感效應。

盆景動勢的創作方法和途徑

德國美學家萊辛在他的著作《拉奧孔》裏有一句關於動勢的名言:“包孕最豐富的片刻。”他告訴我們塑造動勢形象,要善於選擇並抓住運動過程中孕育最豐富的瞬間或片刻,避免頂點和最後景象。這一“片刻”要能既包含過去也暗示未來,使這一“片刻”的前前後後讓欣賞者得到最清楚的理解。由於這一片刻集中了動勢的前因後果,給欣賞者留有充分發揮想象進行再創作的餘地,延伸了運動變化的時間和擴展運動的空間,取得了審美的延續性和豐富的聯想。但這一片刻必須符合運動的規律、運動的趨勢,要選得準抓得住,力求動感具有內在力量和長久的藝術生命力。其它中國古代藝術大師早就懂得並巧妙運用“包孕最豐富的片刻”來表現藝術的動勢形象。唐小李將軍《文皇獨獵圖>:“三馬一豕,皆極奔驟,弓既滿引,而箭鋒正與豕相直。”箭在弦,弓滿引,箭尖與野豬在一條直線上,越追越近,箭即將飛出尚未飛出之間的片刻,真是千鈞一髮,緊張至極。抓住片刻.避免頂點和最後景象,讓觀者聯想揣摩結局。說明唐人早悟此理。小李將軍即李昭道,是大畫家李思訓的兒子(615-716).比萊辛早一千多年。盆景也同樣可以運用這一手法,如盆景作品《風在吼》,抓住風吹樹枝倒向一邊最佳角度的片刻展示動勢,達到立意的目的而成爲佳作,取得令人滿意的藝術效果。#p#分頁標題#e#

有一句極富哲理的話:樹欲靜而風不止。它不僅告訴我們靜是相對的,動是絕對的這一自然法則,同時還給我們指明瞭創作動勢盆景的方法,啓迪了我們的靈感,告訴我們可藉助自然力作爲動勢的因素。這方面不少盆景師都有成功的經驗,不在此多說了。借這句話可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除藉助風力外,還有藉助雨雪、流水、潮汐以及人和動物的形體動作,如舞蹈、雜技、武術、體操和奔鹿、翔鶴、躍馬等等優美的動勢姿態,都可以啓發我們進行動勢盆景創作。如潘仲連先生以錢塘八月大潮爲取材對象創作的動勢盆景《心潮》,就是非常成功的一例。

景與景之間保持一定的距離,形成主次之間的關照、顧盼、呼應、張弛、虛實等相對峙的均衡關係。這種相對峙的均衡是運動的一種特殊和常見的表現形式,因爲它正暗示着矛盾的某一方面要打破這種均衡的對峙。如同暴風雨到來之前的沉靜,表面上相安無事,平靜似水,實際上掩藏着激烈的動盪和不安。而且關照、顧盼、呼應、張弛的本身就寓有明顯的動勢。“山本靜,水流別動;石本頑,樹活則靈”。這就是事物相關連照應,相互影響,相互映襯所形成的動勢效果,也就是前面所說的不動之動和虛虛實實的動。

三角形是顯示力的造型,方向性明顯。三角形與圓形和正方形不同。圓形運動的力是向各個方向均勻輻射的,輻射的力就相互抵消了,造成圓形的靜態特徵。正方形由於垂直線與水平線的力和兩條對角線的力都是平衡的,所以它看上去也具有靜態的特徵。而三角形就完全不同了。人們在看這類圖形時,其視線總是由寬的一端向較窄的一端運動着,具有明顯的動態特徵。一個等邊三角形直立着,運動的力就會沿線向上向外發射;壓低了的三角形,具有極強的外張力和體積力量;不等邊三角形,以不均衡的對稱,形象活潑富有動勢,由於符合黃金分割而又顯得和諧。造型時各個局部單元不致重疊,層次上清楚,有利於組織和劃分藝術形象的空間,在盆景創作中是比較受歡迎的形狀,使用也很普遍。#p#分頁標題#e#

動勢表現最有效最基本的手法,就是使景物定向傾斜,依賴姿態的傾斜,表現出景的方向性、奔趨性。羅丹爲了在一尊半身雕像中暗示出運動,他賦予雕像某種傾斜性,某種具有表現性的方向,藉以加強雕像外貌的含義。另外,傾斜能否產生動勢,還要把握好傾斜度。最主要的要看物體偏離正常空問定位的程度。動勢的強度則取決於傾斜偏離正常位置即垂直線的角度,一般說來角度大則動勢強,角度小則動勢弱。這裏面還有一個把握分寸的問題,凡事不可太過,太過則適得其反。

曲線是流動的線條,力的線條。“尺蠖之屈,以求伸也”。屈是爲了積蓄力量,是向前運動的準備和前奏。屈者曲也,中國畫特別注重流動的有節奏韻律的曲線條,中國盆景多以有骨力的流動的曲線進行造型。無論是傳統的游龍彎,一寸三彎、二彎半、彎拐;還是現在的蓄枝截幹細剪,金棕並用,都是以曲線爲主要造型線條:前者偏重柔和的流動,後者則強調力量的轉折,

以反向運動表現動勢,在藝術領域和日常生活中都比較常見。如書法藝術中欲上先下、欲左先右的逆筆;戲劇表演中,先由相反的方向轉而指向要指的方向的反向指;園林中欲揚先抑的障景以及欲露先藏的曲徑通幽等等。我們日常生活中人的動作,如拳擊、跳遠、投擲等,總是先後收或後退,然後向前發力,這是典型的反向運動。盆景創作也有以反向運動表現動勢的,如懸崖式先下垂倒掛再向上生長;斜乾式的幹傾斜,樹冠反向平衡重心;還有的前傾而後仰或前仰而後傾,動勢已在其中,卻不失重心而工穩。只有從相反的方向用力才合理,也才更有力量,動勢效果自出。

以上所述只是一得之見,難免偏頗,敬請同行賜教。應該指出的是創作動勢盆景要動中求穩。儘管有各種不同的動勢形式,表現出程度不同的動勢,卻不可失去重心,必須符合基本的力學規律。再者盆景既有動勢盆景,也就有靜勢盆景,二者應相得益彰不可偏廢。既要有激越飛揚的動勢,也需要典雅文靜的造型,既要有陽剛之壯美,也應有陰柔之秀美,使我們的盆景藝術風格紛呈,百花齊放,呈現出一派興旺發達繁榮景象。

本文鏈接:https://www.hhbky.com/yanghua/yanghuajiqiao/61857.html

Copyright © 2012-2020 花卉百科園 All right reserved.

文字美圖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內容由網友提供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