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花卉百科園 > 養花 > 植物知識 > 半夏的栽培技術
手機版

半夏的栽培技術

來源:花卉百科園 閱讀:5.67K 次
半夏的栽培技術
選地整地
半夏宜選溼潤肥沃、保水保肥力較強、質地疏鬆、排灌良好、呈中性反應的砂質壤土或壤地種植,也可選擇半陰半陽的緩坡山地。在平原地區種植半夏,需選擇能澆能排、地勢較高的地塊,種植前一定要挖好排水溝。選好地後,於10~11月,深翻土地20cm左右,除去石礫及雜草,使其風化熟化。

田間管理
半夏出苗達50%左右時,應揭去地膜,以防膜內溫度過高燒苗。去膜前,中午從廂兩頭揭開通風散熱,傍晚封上,連續幾天以煉苗,之後即全部揭去。出苗後結合鬆土,隨時除掉田間雜草。去膜後,地面應及時澆水鬆土保墒。珠芽膨大期需水較多,應保持土壤溼潤疏鬆。雨季應排除積水。珠芽生長需要培土,在6~8月,成熟的珠芽和種子陸續落於地上,此時要進行培土,追肥2次。生長期長出的花蕾全部摘掉,促使塊莖生長肥大,以提高產量。11月半夏枯萎後,將地上部莖葉和掉落的珠芽收集,其中珠地膜平鋪在高畦的面上。
半夏植株矮小,在生長期間要經常鬆土除草。除施足基肥外,還要及時進行追肥培土,5月下旬或6月上旬,將圈肥與尿素拌勻,溝施結合培土。如不留種,應摘去半夏的花序,可提高塊莖產量。乾旱注意澆水,雨季及時排水,防止積水,以防爛根。在無廕庇的地方栽培,最好與其他作物間作,以防夏季烈日照射為害。

種植技術
半夏對土、肥、水、溫度、光照等條件有嚴格要求。在栽培管理工作中,要針對其生長習性和對環境條件的要求,結合各地自然條件及各自的具體情況靈活掌握。
1、選地整地
選好土地,重施有機底肥,以前茬種玉米、豆類的土地為好,宜選溼潤肥沃、保水保肥力較強、質地疏鬆、呈中性反應的砂質壤土或壤地種植;亦可選擇半陰半陽的緩坡山地,或玉米地、油菜地、麥地、果木林進行套種。底肥要畝施萬斤左右含磷鉀多的優質農家肥,儘早冬耕作畦。無論冬播或春播,封凍前土地都要澆一次透水,以利土壤風化、肥料分解。春播前地要保持好墒情。半夏不宜連作,連作一年減產不明顯,連作三年以上嚴重減產。發生過半夏爛母的地塊不能再種植,否則爛母更加嚴重。
地選後,於冬季翻耕土壤,深20釐米左右,使其風化熟化。結合整地,每畝施入廄肥或堆肥2000千克、過磷酸鈣50千克,翻入土中作基肥。於播前,再耕翻1次,然後整細耙平作寬1.3米的高畦,畦溝寬40釐米。長度最好不超過20米,以利灌溉。最好封凍前澆透水,以利於第二年春季出苗。如栽種前土壤乾旱,應澆水,待水滲透,地面幹後播種。

2、選用良種
質地緊實、芽頭豐滿、切開含有沾手的乳白黏液為良種;質地鬆軟、皮黴變或擠時出水的為劣種,受水淹過的種後易生腐爛病。柳葉、芍藥葉型產量高。不結珠芽的半夏不可作種。
適時春播,使珠芽在土中形成:黃淮地區在二月下旬,北方在二月底三月初,當離地面5~10cm的地溫達6℃以上,開始催芽,這樣可提前播種,延長生育期。黃淮地區“驚哲”前後當離地面5~10cm的地溫達8℃以上,種栽芽已催出,即可種植。這樣可藉助於早春地溫高於氣溫的地下小氣候,使芽提前15~20天進入生長髮育階段,而且在使葉柄在地下橫生的同時,珠芽也提前15天左右形成。珠芽形成得早,在土中長得快,產量也高。

播種時覆土適當
根據珠芽在葉柄上著生的垂直高度為種莖直徑2.6倍左右的特性。為使珠芽在地下形成,減少一次培土,儘早形成新植株,一般種莖種植深度要稍大於種莖直徑2.6倍左右,但最深不超過10cm,最淺不少於5cm。栽時種莖上蓋些土雜肥拌生物鉀肥,有明顯增產效果。

噴除草劑和蓋地膜
春播後地面噴乙草胺滅草效果極為顯著,蓋上地膜不僅保持土壤水分,還可將地溫提高4℃左右,使半夏提前20天進入生長期。冬播開春蓋地膜時,也要先噴除草劑。

3、水肥管理
無論採用哪一種繁殖方法,在播前都應澆1次透水,以利出苗。栽培環境陰涼而又溼潤,可延長半夏生長期,推遲倒苗,有利光合作用,多積累幹物質。因此,加強水肥管理,是半夏增產的關鍵。除施足基肥外,生長期追肥4次。第1次於4月上旬齊苗後,每畝施入1:3的人畜糞水1000千克;第2次在5月下旬珠芽形成期,每畝施用人畜糞水2000千克;第3次於8月倒印,當子半夏露出新芽,母半夏脫殼重新長出新根時,用1:10的糞水潑澆,每半月1次,至秋後逐漸出苗;第4次於9月上旬,半夏全苗齊苗時,每畝施入腐熟餅肥25千克、過磷酸鈣20千克、尿素10千克,與溝泥混拌均勻,撒於土表,起到培土和有利灌漿的作用。
經常潑澆稀薄人畜糞水,有利保持土壤溼潤,促進半夏生長,起到增產的作用。

4、合理套種混作
夏季高溫、烈日直射時間較長的南方,栽培半夏的地塊合理間作杆高葉稠的作物,夏天給半夏遮陽降溫保墒防倒苗。和小麥混作,麥收時僅割去麥穗,留下的麥杆、麥葉給半夏遮陽防倒苗效果顯著。套種、混作的作物都要佈局合理,對半夏適時適度遮陽,同時,秋雨過多時,做好排澇工作,以防地溼爛母。

人工種植半夏種質研究
山東省菏澤市是半夏人工種植髮源地,我國半夏種質資源庫設在山東省菏澤市,山東省菏澤市半夏種質資源庫,即山東菏澤市潤康中藥材研究所,山東菏澤市潤康中藥材研究所從事半夏20年的田間實踐栽培研究觀察,單從半夏生長的葉型上可分為竹葉型、似竹葉型、柳葉型(“狹三葉”2002年研究所命名)、杏葉型、手掌葉型等幾類。
竹葉型、杏葉型分佈較廣,在全國半夏主產地均有發現;似竹葉型、手掌葉型分佈在貴州、雲南、四川、湖南、江西等省的部分地區和長江流域;“狹三葉”半夏主要原產地山東菏澤,現已引種擴充套件到山西的南部、河南的中北部、甘肅、陝西、河北、安徽、江蘇等省的部分地區。從以上半夏不同葉型中比較篩選,“狹三葉”半夏產量最高,質量較好,其長勢旺盛,莖葉分櫱多,葉片大而厚,光合作用和抗性較強,珠芽形成的早而多,商品個體大且圓整,是目前人工種植半夏的優良品種。  
中文學名:半夏種莖(狹三葉)
別稱:旱半夏、地文、羊眼半夏、地珠半夏、麻芋果、三步跳、泛石子、老和尚頭、老鴰頭、地巴豆、無心菜根、老鴰眼、地雷公、狗芋頭。
人工種植髮源地 :山東省菏澤市,現遍地全國。
本文連結:https://www.hhbky.com/zh-tw/yanghua/zhiwuzhishi/200364.html

Copyright © 2012-2020 花卉百科園 All right reserved.

文字美圖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內容由網友提供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絡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絡我們,立即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