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花卉百科園 > 養花 > 植物知識 > 青葙Celosia argentea L.
手機版

青葙Celosia argentea L.

來源:花卉百科園 閲讀:1.41W 次
青葙Celosia argentea L.

青葙為一年生草本,高達1m。莖直立,綠色或帶紅紫色,有縱條紋。葉互生,披針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5~9cm,寬1~3cm。穗狀花序頂生或腋生;苞片、小苞片和花被片幹膜質,淡紅色,後變白色,苞片3;花被片5;雄蕊5,花絲下部合生成杯狀;子房上位,柱頭2裂。胞果卵形,蓋裂。種子扁圓形,黑色,有光澤。青葙生於坡地、路邊、較乾燥的向陽處,種子叫青葙子,可入藥,消肝火、明日、殺蟲;全草清熱、利濕;嫩莖葉作...

青葙的介紹青葙為一年生草本,高達1m。莖直立,綠色或帶紅紫色,有縱條紋。葉互生,披針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5~9cm,寬1~3cm。穗狀花序頂生或腋生;苞片、小苞片和花被片幹膜質,淡紅色,後變白色,苞片3;花被片5;雄蕊5,花絲下部合生成杯狀;子房上位,柱頭2裂。胞果卵形,蓋裂。種子扁圓形,黑色,有光澤。
青葙生於坡地、路邊、較乾燥的向陽處,種子叫青葙子,可入藥,消肝火、明日、殺蟲;全草清熱、利濕;嫩莖葉作蔬菜、飼料。種子含油率15%左右,油可供食用,但有氣味。
青葙中國大部分地區均有野生或栽培,青葙是中醫常用的一味中藥之一,主治:清肝,明目,退翳。用於肝熱目赤,眼生翳膜,視物昏花,肝火眩暈。《本經逢原》:“青葙,治風熱目疾,與決明子功同。其治風瘙身癢,皮膚中熱,以能散厥陰經中血脈之風熱也。”現代臨牀還可用於治療高血壓等症。但肝虛目疾不宜單用,瞳孔散大、青光眼患者禁服。
青葙花期5~7月,果期8~9月。
青葙的形態特徵青葙為一年生草本,是莧科青葙屬植物。高30-90cm。全株無毛。莖直立,通常上部分枝,綠色或紅紫色,具條紋。單葉互生;葉柄長2-15mm,或無柄;葉片紙質,披針形或長圓狀披外形,長5-9cm,寬1-3cm,先端尖或長尖,基部漸狹且稍下延,全緣。花着生甚密,初為淡紅色,後變為銀白色,穗狀花序單生於莖項或分枝頂,呈圓柱形或圓錐形,長3-10cm,苞片、小苞片和花被片子膜質,白色光亮;花被片5,白色或粉紅色,披針形;雄蕊5,下部合生成杯狀,花葯紫色。胞果卵狀橢圓形,蓋裂,上部作帽狀脱落,頂端有宿存花柱,包在宿存花被片內。

青葙葉片矩圓披針形、披針形或披針狀條形, 少數卵狀矩圓形,長5-8釐米,寬1-3釐米;綠色常帶紅色,頂端急尖或漸尖,具小芒尖,基部漸狹; 葉柄長2-15毫米,或無葉柄。

青葙花多數,密生,在莖端或枝端成單一、無分枝的塔狀或圓柱狀穗狀花序,長3-10釐米;苞片及小苞片披針形, 長3-4毫米, 白色,光亮,頂端漸尖,延長成細芒,具1中脈,在背部隆起;花被片矩圓狀披針形,長6-10毫米,初為白色頂端帶紅色,或全部粉紅色,後成白色,頂端漸尖,具1中脈,在背面凸起;花絲長5-6毫米,分離部分長約2.5-3毫米,花葯紫色;子房有短柄,花柱紫色,長3-5毫米。

青葙胞果卵狀,包在宿存花被片內;蓋裂,上部作帽狀脱落。種子腎狀圓形,黑色,光亮,放大鏡下可見矩形網狀花紋,呈同心圓狀排列。
種子呈扁圓形,少數呈圓腎形,直徑1~1.8mm。表面黑色或紅黑色,光亮,中間微隆起,側邊微凹處有種臍。表面於放大鏡下觀察可見網狀紋理,種子易粘手,種皮薄而脆。氣無,味淡。以粒飽滿、色黑、光亮者為佳。種子表面光滑,色黑有光澤,側面有一微凹的臍點,子外形似雞冠花子,種皮薄而脆,易破碎,內面白色。氣微臭,味微苦。為醫保用藥中的處方用藥。種子無臭,無味。化學成分 含脂肪油、澱粉、煙酸、硝酸鉀。

青葙花期5-8月.果期6-10月。
青葙的生態習性青葙喜温暖,耐熱不耐寒。生長適温25到30℃,20℃以下生長緩慢,遇霜凋萎;高於30℃,其產品品質較差。青葙屬短剛植物,在秋季高温日照條件下易抽薹開花。對土壤要求不嚴,但吸肥力強,以有機質豐富、肥沃的疏鬆土壤產量高、品質好。
青葙有一定的抗寒力和耐旱力,喜生於石灰性土壤和肥沃的砂壤土,在粘性土壤中也能生長,但速度緩慢,在低窪積水的地方容易爛根。對二氧化硫,氟化氫及氯氣的抗性都較強。
青葙對土壤要求不嚴,以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質壤上栽培為宜。忌積水,低窪地不宜種植。生於平原或山坡,可高達海拔1100米。為旱田雜草。
青葙的栽培技術適時播種
青葙的露地栽培宜在日平均温度15℃以上播種。春播抽薹開花遲,生長期長,品質柔嫩,產量高;夏秋播種易抽薹開花,品質粗老,產量較低。根據當地的生產實踐,3-6月為最佳播種期,一般出苗時間為3.7d。有設施條件的可週年種植。人工栽培多采用分期播種,連續採收,隨時供應市場。由於青葙種子較小,為使播種均勻,可與2-3倍細土均勻拌和,播種後覆一層Icm左右的薄細土,稍壓一遍,使種子和泥土緊密接觸,並以細水澆透。採用撒播方式每畝種子用量大約為500到800g。如以收穫大苗為主,播種量可在上述範圍酌情增加100-200g。

整畦
種植地宜選地勢平坦、排灌方便、雜草較少、疏鬆肥沃的壤土,結合翻耕每畝施充分腐熟的有機肥200到300 kg,複合肥15到20KG ,做到基肥充足,土肥交融,為青葙旺盛生長打下基礎;然後按畦面寬120—150 cm,畦高20.25 cm起畦,平整畦面,表土顆粒宜細小,以利種子發芽。

田間管理
青葙抗病蟲害強,管理比較粗放,田間管理的重點是肥水管理。若能在其採收期保證充足的肥水供應,可達到優質豐產效果。出苗前後要小水勤澆保持畦面濕潤,待苗長至2.3片真葉後,根據生長情況追肥,一般追施速效氮肥1-2次,每次每畝隨水衝施尿素5,以後每採收一次,每畝隨水衝施尿素8kg或經腐熟的稀薄人糞尿2t。因青葙種植密度大,需水量較大,特別是在其生長旺盛時期,正值高温,應注意經常澆水,保持土壤濕潤不見白為度,雨天則應及時排水,防漬害敗根。

出苗後,中耕除草3次,第1次在苗高4~7cm 時,鬆土除草;第2次在苗高17cm左右時,淺薅除草,並進行勻苗、補苗,每穴苗3~4株;第3次在初現花時進行,結合培土,防止倒伏。在每次中耕除草後,結合追肥,施人糞尿、硫酸按、過磷酸鈣。

採收
綠青葙在3-6月份播種的,生長凋期一般為15.30d,具5-6片葉時,可陸續問苗採收。第二次採收在株高25cm左右,在基部留10cm左右,採摘上部嫩梢,採摘後仍能抽生側枝再採收,直至開花為止;其它月份播種的主要以採收大苗為主,採收標準是具4-6片葉、長10-15cm的嫩莖。原則上當採即採,防止抽薹開花,導致莖葉纖維化。採摘後的嫩梢要捆紮後上市。
青葙的養殖方法青葙適應性較強,喜温暖濕潤氣候,一般土地都可生長,但以疏鬆肥沃的砂質壤土生長良好,以種子繁殖。

1.種子形態
青葙胞果卵狀橢圓形,蓋裂,上部作帽狀脱落,頂端有宿存花柱。種子扁圓形,表面黑色或棕黑色,平滑,有光澤;解剖鏡下可見矩形或多角形細小網紋,排列成同心環狀,兩側面凸,腹側微凹,內中具一小突起狀種臍。胚乳白色,粉質,胚彎曲,呈環狀,淡黃色,含油分,胚根圓柱狀,子葉2枚,線形。千粒重約0.78克(種子形態似雞冠花)。

2.留種和種子培育
青葙子與雞冠花是同屬不同種,容易雜交,所以留種田或留種的植株應與雞冠花隔離種植,培育純種作種用。一般果熟期8~9月,當種子呈棕黑色時割取果穗,曬乾,打下種子,除去雜質,放陰涼乾燥處保存。可保存2~3年仍有80%左右的發芽率。

3.種子繁殖方法
種子最適宜的發芽温度是25℃,在20~30℃內發芽良好,一般採用春播。南方3~4月,北方4月下旬,條播,按30釐米左右行距開淺溝,把種子均勻撒在溝內,覆土0.5釐米,稍鎮壓後澆水,每畝播種量0.3~0.4千克;點播按行窩距各約25釐米開穴深3~6釐米,做到窩淺底平,施人畜糞水後播種,每667平米用種量0.25千克,播時種子拌少量火灰,作成種子灰,勻撒窩裏,再蓋火灰一層,天旱應注意澆水,播後5~7天出苗。出苗後注意鬆土、除草和間苗,當苗高5釐米左右按2~3釐米株距間苗。當苗高10釐米左右時按15釐米左右定苗。
青葙的繁殖方式栽培技術用種子繁殖。
應選穗長、分枝多、產量高的青葙種子作種用。青葙與雞冠花易雜交,顯著影響產量,故留種應注意與雞冠花隔離種植,以保證純種。種子發芽率70%~80%,發芽適温為25℃,在20~30℃內發芽良好。春播3~4月,開1.3m的畦,條播,按行距30cm開淺溝,把種子均勻撒在溝內,覆土0.5cm,稍加鎮壓,澆水。每1hm2用種量4.5~6.0kg。穴播,按行株距各約25cm開穴,深5~6cm,做到穴淺底平,施人畜糞水後,拌少量火灰,作成種子灰,勻撒穴裏,再蓋火灰一層。每1hm2用種量3.75kg。
青葙的病害防治青葙蟲害有蚜蟲等。青葙的品種分類物種區別
植株鑑別
雞冠花(拉丁學名:Celosia cristata L.)
本種和青箱極相近,但葉片卵形、卵狀披針形或披針形,寬2-6釐米;花多數,極密生,成扁平肉質雞冠狀、卷冠狀或羽毛狀的穗狀花序,一個大花序下面有數個較小的分枝,圓錐狀矩圓形,表面羽毛狀; 花被片紅色、紫色、黃色、橙色或紅色黃色相間。花果期7-9月。

台灣青葙(拉丁學名:Celosia taitoensis Hayata.)
未見標本,從原描寫節譯。和青葙區別,在於本種葉片較長,花被片藍色,矩圓狀卵形。

海南青葙(拉丁學名:Celosia swinhoei Hemsl.)
1891模式標本產廣東海南島,但無確切產地,著者未見。根據描寫:花枝細,葉片條狀披針形1,長不及2.54釐米,和青箱區別不大,可做為青箱的異名。暫記在這裏,以待考證。

藥材鑑別
青葙子
呈扁圓形,少數圓腎形,直徑1~1.5mm,表面黑色或紅黑色,光亮,可見細網狀花紋,中間微隆起。側邊中央微凹處有一突起的種臍,有的稍偏。種皮薄而脆。有時殘存黃白色帽狀果殼,其頂端有一絲狀花柱,長4~6mm。氣微,味淡。

雞冠花子
呈三角狀圓形或腎形,直徑1~1.7mm,表面黑色或紅黑色,光亮,具網狀紋理。側邊微凹處有一柄狀凸起的種臍並偏向一端。殘留的果殼帽狀,頂端花柱絲狀,長2~3mm。氣微,味淡。

繁穗莧子
呈卵圓形,一端稍尖,中央隆起,長約1.2mm,寬約1mm。表面棕黃色或褐色。在擴大鏡下觀察,近邊緣處可見明顯的環狀稜線。種臍位於尖端凹陷處,殘留的果殼呈三角狀漏斗形,花柱短小。氣微,味淡。

反枝莧子
呈略扁的球形或卵形,一端稍尖,兩面凸,直徑1~1.2mm。表面紅棕色或棕黑色。在擴大鏡下觀察,表面近邊緣處隱約可見多列環狀稜線,邊緣鈍刃狀。殘留的果殼略呈漏斗形,呈錐刺狀。氣微,味淡。

苦地丁子
扁心形,直徑1.5~2mm,黑色,有光澤。在擴大鏡下觀察,邊緣具4~5列小凹點,種阜鱗片狀,長1.5~1.8mm。氣微,味苦。

商陸子
扁圓腎形或。腎圓形,直徑約3mm,種臍位於凹陷處,有時開裂呈嘴狀,黑色,味苦,有毒
青葙的分佈區域青葙分佈幾遍全國,野生或栽培;朝鮮,日本,蘇聯,中南半島,菲律賓,非洲也有。
青葙分佈在非洲熱帶、馬來西亞、俄羅斯、印度、日本、泰國、緬甸、越南、菲律賓、朝鮮以及中國大陸的全國各地等地,生長於海拔1,100米的地區,一般生於丘陵、田邊、平原和山坡,中國大部分地區均有栽培。
青葙國內主要產於產山東、江蘇、安徽、浙江、福建、台灣、江西、湖北、湖南、廣東、海南、廣西、貴州、雲南、四川、甘肅、陝西及河南。
青葙的作用用途盆栽作用
青葙具有生長緩慢、壽命長、耐修剪、幹粗枝柔、葉圓根露、枝間易癒合、極易造型等特點,是製作盆景的好材料,也可作切花,瓶養花時間長。

觀賞應用
青葙的穗狀花序粉紅,色彩淡雅,花序可宿存經久不凋,是豎線條的植物材料。同時青葙適應性較強,一般土地都可生長,易於養護,可以應用在園林花境、地被或庭院綠化中,富有野趣,色彩明快,營造出山野浪漫的園林景觀效果。同時青葙的株型直立,觀賞期長,也適合用作切花。目前也有少數應用於盆花生產中。

經濟價值
青葙嫩莖葉作蔬菜、飼料。種子含油率15%左右,油可供食用,但有氣味。種子脂肪油為青葙子油,並含煙酸和硝酸鉀,味苦,微寒,青葙也可作飼料。
青葙的食療或藥用價值食用價值
青葙嫩莖葉作蔬菜食用。

青葙子魚片湯
[用料]青葙子3克,魚肉40克,豆腐、海帶、味精各適量,另配自選蔬菜適量。
[製作]青葙子放沙鍋內,加水適量,文火煎兩次;棄青葙子不用,將藥汁重新置鍋內,放入海帶再煮,待藥汁不斷翻滾,棄海帶,留汁備用。魚肉切片,豆腐切成細塊,蔬菜切好備用。取魚片放在碗內,用少量湯汁拌和一下,然後入鍋,豆腐亦一併加入,待煮到豆腐上浮,加入蔬菜,並加調料,略煮片刻,即成。
[食法]每日1次,佐餐食用。
[效用]祛風熱,清肝火,清心益智。適宜於內有鬱熱,頭暈且痛,面色潮紅,眩暈耳嗚,目赤腫痛,疲乏健忘者食用。
[解説]青葙子,《日華子本草》説它治五臟邪氣,益腦髓,明耳目,鎮肝,堅筋骨,去風寒濕痺。《本草原始》説它除心經火熱。最近人們發現,它有着很好的降血脂、降血壓等作用。台灣學者還認為它能強化肝臟功能,兼治視力、聽力不佳。本藥膳以青葙子為主,配用魚肉、豆腐、海帶等富含蛋白質、脂肪及鈣質等成分的營養物,有一定的清心肝火旺,寧神益智的作用,適宜於勞心過度,內有火熱者服食。
[注意]大便溏瀉者不宜食用。

藥用價值
功能主治
清肝,明目,退翳。用於肝熱目赤、眼生翳膜、視物昏花、肝火眩暈。

外形鑑別
種子扁圓形,中央微隆起,直徑1-1.8mm。表面黑色或紅黑色,光亮,於擴大鏡下觀察,可見網狀紋理,側邊微凹處為種臍。
種子易粘手,種皮薄而脆,胚乳類白色。氣無,味淡。以粒飽滿、色黑、光亮者為佳。

顯微鑑別
粉末特徵:黑灰色。
① 種皮表皮細胞暗棕紅色。斷面現類方形,徑向27-56μm,切向約至35μm,外壁色深,極厚,具垂直或稍斜向的條狀增厚,徑向壁稍厚,彎曲;表面觀細胞多角形或長多角形,直徑15-37μm,具緻密網狀增厚紋理。
② 種皮內表皮細胞多角形,具細密平行的角質紋理。另有色素層細胞、胚乳細胞及草酸鈣方晶。

藥物應用鑑別
青葙、青葙子、青葙子,皆苦寒,能清熱,均入肝經。但青葙長於殺蟲,止血;青葙子長於涼血,青葙子長於祛風熱。
性味:性微寒,味苦。

適合人羣
1.肝虛目疾不宜單用;
2.瞳孔散大、青光眼患者禁服。
青葙子味苦,性寒;歸肝經。可散可降;
具有清肝火,祛風熱,明目退翳的功效。
主治肝熱目赤腫痛,眼生翳膜,視物昏花,陽亢眩暈,鼻衄,皮膚風熱痛癢,疥癩,瘡癬。

營養知識
青葙子適合人羣
1. 肝虛目疾不宜單用;
2. 瞳孔散大、青光眼患者禁服。
青葙子食療作用
青葙子味苦,性寒;歸肝經。可散可降;
具有清肝火,祛風熱,明目退翳的功效。
主治肝熱目赤腫痛,眼生翳膜,視物昏花,陽亢眩暈,鼻衄,皮膚風熱痛癢,疥癩,瘡癬。

青葙子做法指導
1.目赤腫痛,翳膜障眼,症屬風熱者,與可菊花、蔓荊子、木賊等配伍,以疏風清熱明目。
2.屬肝火上炎者,可與決明子、梔子、夏枯草等同用,以清肝瀉火退翳。
3.若傷寒熱毒攻眼,赤痛兼白翳者,宜與黃連、黃岑、大黃等相合。
4.凡治目生翳膜者,均可與谷精草、密蒙花等並用,以增強明目退翳之功。
5.若肝虛眼目昏澀,淚出翳生者,則應與乾地黃、菟絲子、五味子等配用,以補益肝腎。

注意事項
宜忌: 該品有清泄肝火作用,適用於高血壓病屬肝陽上亢之證.由於該品清熱力強,且有擴散瞳孔的作用,因此肝腎虛及青光眼患者忌用.
“瞳孔散大者忌服.”(《本草備要》
青葙的園林用途青葙適宜園林種植。青葙的文化背景醫家論藥
“青葙子,治風熱目疾,與決明子功同.……其治風瘙身癢,皮膚中熱,以能散厥陰經中血脈之風熱也.”(《本經逢原》)
“治五臟邪氣,益腦髓,明耳目,鎮肝,堅筋骨,去風寒濕痺.”(《日華子本草》)
“青葙……其子苦寒滑利,善滌鬱熱,故目科風熱肝火諸症統以治之.”(《本草正義》)
“治肝臟熱毒衝眼、赤障、青盲、翳腫.”(《藥性論》)
“青葙子,……味苦微寒無毒,入足厥陰肝.凡人一身風癢,蟲疥得蝕,口脣色青,青盲翳腫,多緣熱盛風熾所致.書言,服此目疾皆愈,脣青即散,三蟲皆殺,風癢即絕.無非因其血熱除.血脈和而病自可愈耳,無他義也.但瞳子散大者切忌.”(《本草求真》)

各家論述
1.《本草綱目》:青葙子治眼,與決明子、莧實同功,《本經》雖不言治眼,而云一名草決明,主脣口青,則其明目之功可知矣。目者肝之竅,脣口青者,足厥陰經之證,古方除熱亦多用之,青葙子之為厥陰藥,又可知矣,況用之治目,往往有驗,尤可徵。
2.《本經逢原》:青葙子,治風熱目疾,與決明子功同。其治風瘙身癢,皮膚中熱,以能散厥陰經中血脈之風熱也。
3.《本草正義》:青葙,即雞冠花之同類。其子苦寒滑利,善滌鬱熱,故目科風熱肝火諸症統以治之。
4.《神農本草經》:療脣口青。
5.《藥性論》:治肝臟熱毒衝眼,赤障、青盲、翳腫。主惡瘡疥瘙,治下部蟲瘡。
6.《日華子本草》:治五臟邪氣,益腦髓,明耳目,鎮肝,堅筋骨,去風寒濕痺。
7.《滇南本草》:明目。治淚澀難開,白翳遮睛。
8.《本草原始》:除心經火邪。
9.《會約醫鏡》:去風熱。
青葙的花語青葙子的花語:真摯的愛情,也有獨立、勤奮之意。
本文鏈接:https://www.hhbky.com/zh-mo/yanghua/zhiwuzhishi/182363.html

Copyright © 2012-2020 花卉百科園 All right reserved.

文字美圖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內容由網友提供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