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花卉百科園 > 養花 > 植物知識 > 龍眼樹的文化背景
手機版

龍眼樹的文化背景

來源:花卉百科園 閲讀:2.85W 次
龍眼樹的文化背景
龍眼原產我國南方,栽培歷史可追溯到二千多年前的漢代。北魏(386—534年)·賈思勰《齊民要術》雲:“龍眼一名益智,一名比目。”因其成熟於桂樹飄香時節,俗稱桂元。古時列為重要貢品。魏文帝(535—551年)曾詔羣臣:“南方果之珍異者,有龍眼、荔枝,令歲貢焉。”
泉州地處東南沿海,氣候適宜、雨量充沛,自古以來人文繁盛。優越的自然條件、 悠久的人文開發歷史,促進了龍眼在泉州的栽培。
宋代,龍眼已在泉州普遍種植。
北宋·泉州府同安縣人蘇頌《圖經本草》(1061年)載:“龍眼生南海山谷中,今閩、廣、 蜀道出荔枝之處皆有之。
南宋,泉州郡守王十朋讚頌龍眼:“絕品輕紅掃地無,紛紛萬木以龍呼,實如益智本非藥, 味比荔枝真是奴。”
明·黃仲昭《八閩通志》記述:“龍眼樹似荔支,而葉微小, 皮黃褐色。荔支才過,龍眼即熟,故南人曰為荔支奴。泉州府諸縣皆有,郡中(今鯉城區、豐澤區)尤盛。 ”
明·泉州人何喬遠《閩書》記述泉州一帶“園有荔枝,龍眼之利,焙而幹之行天下。”
泉州龍眼用嫁接技術繁殖方法的歷史已很久遠。明·徐勃《荔枝譜》(1597年)和鄧道協《荔枝譜》(1628年)都有關於龍眼用嫁接繁殖的記載。清初·周亮工《閩小記》(1666—1668年)和郭柏蒼《閩產錄異》都記載用嵌接法換種,沿用至今。舊法用掛缽填土。 泉州龍眼品種很多,風味不一。著名品種有普明庵本、紅孩兒本等50多種。最受讚譽的首推“東璧”龍眼,1993年榮獲中國農業博覽會金獎。
“東璧”龍眼原產自泉州市區開元寺內東塔旁的原東璧寺一隅,因而得名。其母本是明·萬曆年間(1573—1620年)開元寺僧人種植的,歷300多年至抗日戰爭期間才枯死。泉州承天寺內有一株已200多年的古龍眼樹,是現存的“東璧”龍眼中樹齡最長的。而今“東璧”龍眼,在泉州及本省其他龍眼產區均有廣泛繁殖。傳説早年仙遊有個僧人從泉州開元寺取去“東璧”龍眼苗,在仙遊境內栽植,現已繁衍2萬株成年樹,取名“泉州本”,但其品質遜於原產的“東璧”龍眼。
“東璧”龍眼品質優良。其果皮有淡黃色的虎斑紋,泉人稱為“花殼”,是外觀有別於其它龍眼品種的最顯著區別。“東璧”龍眼又稱“糖瓜蜜”,果肉呈淡白色,透明如凝脂,厚而嫩脆,甘甜清香,具有“放在紙上不沾濕,撣落地下不沾沙”的特點,堪稱果中珍品。
另有“福眼”,原稱“虎眼”。《泉州府志》有“大者名虎眼”的記載。泉語“虎”、“福”的音近,以“福眼”代替“虎眼”,取其吉祥美好之意。福眼是泉州的主栽品種,有800年以上的栽培歷史,曾榮獲國際巴黎旅遊美食金質獎和中國農業博覽會優質獎。 近年全省各龍眼產區均有大量種植,是我省栽培面積最大的品種。據説台灣種植的大型龍眼,當地同胞也稱“福眼”。
本文鏈接:https://www.hhbky.com/zh-mo/yanghua/zhiwuzhishi/174756.html

Copyright © 2012-2020 花卉百科園 All right reserved.

文字美圖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內容由網友提供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