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花卉百科園 > 養花 > 植物知識 > 筆筒樹
手機版

筆筒樹

來源:花卉百科園 閲讀:2.67W 次

筆筒樹Sphaeropteris lepifera (Hook.)Tryonm (Cyathea Lepifera (.)(Cop.)

桫欏科 CYATHEACEAE 

現狀:稀有種。本種在中國過去僅知產於台灣省,1982年在廈門大學自來水池附近的山溝發現一株,這是中國大陸的首次記錄。由於生境不隱蔽,非常容易被人發現,遭到破壞,樹下及周圍均不見幼苗幼株,如不採取有效措施,大陸分佈將會消失。

形態特徵

筆筒樹
樹形蕨類植物。莖直立,高可達10米,胸徑10-15釐米,基部密被交織的不定根,向上有清晰的葉痕,頂部殘存少量宿存的葉柄。葉螺旋狀排列於莖頂端;莖端、拳卷葉及葉柄基部密被鱗片和糠秕狀鱗毛;鱗片灰白色至淡棕色,線狀披針形,漸尖頭,先端和邊緣 具褐棕色剛毛;葉柄長40-50釐米,通常棕禾杆色,連同葉軸、羽軸具小瘤狀突起,被白霜,在背面兩側各具一條不連續的淡綠色的氣孔線,向上直達葉軸;葉片大,長矩圓形,長1. 5-2.7米,寬0.6-0.8米,三回羽深裂;羽片16-22對,互生,基部一對縮短,長約35-40釐米,中部羽片長50-80釐米,寬20-26釐米,長矩圓形,二回羽狀深裂;小羽片26-28對,互生,基部一對稍縮短,中部的長10-15釐米,寬1.5-2.2釐米,披針形,先端尾狀漸尖,基部平截,無柄或具短柄,羽狀深裂;裂片20-26對,稍斜展,下部幾對裂片分離,以狹翅與小羽軸相連,中部的長1-1.3釐米,寬3-4毫米,鐮狀披針形,圓鈍頭,錢緣;葉脈在裂片上羽狀分叉,基部下側一組出自小羽軸;葉片厚紙質,上面綠色,下面灰綠色;羽軸、小羽軸上面有溝,被淡黃色彎曲毛;下面密被卵狀至卵狀披針形小鱗片和針狀硬毛。孢子囊羣生側脈分叉處,具隔絲,囊託突起,囊羣蓋特化為簡單的鱗毛狀。

地理分佈

產我國台灣台北、宜蘭、桃園、南投、花蓮、屏東、台東及福建廈門。在台灣生1000米以下山地,偶達1500米。菲律賓及日本也有分佈。

生態學和生物特性

本種樹幹高,無直根系,具數不定根,喜氣濕度大,土壤濕潤的環境,常生長在山溝。在廈門,生長在以台灣相思Acacia confusa Merr.為主的闊葉林下墓地、被雨水侵蝕的2米深的溝中,坡向南偏西,坡度15°。森森羣落高約15米,羣落覆蓋度達70{bf}。土壤肥沃,含砂量大。當地春季多陰雨,夏季常有颱風和暴雨,氣温和濕度均適合孢子體植株生長。唯秋季冬季多晴少雨,生境乾旱,但溝中相對濕度大,又可避風防寒。經觀察,孢子囊羣生長期約4個月,孢子葉一年長兩次,分別在4月和10月。但無配子體生長環境,所以無幼苗。

保護價值

筆筒樹樹形美麗,高大挺拔,樹冠有如巨傘,是蕨類植物中少有的種類,是一種很有價值的園藝觀賞植物。大陸僅廈門一株,對研究大陸與台灣植物區系的關係有一定的意義。

保護措施

此株筆筒樹,濱鄰廈門大學校園,學生常來附近野炊,農民亦在此放牧,毀於一旦的可能性極大。雖然學校當局已用鐵欄柵圍護起來,畢竟範圍大小,不足維護穩定的生態小環境。建議結合校園建設,擴大保護範圍;組織力量觀察記錄生長髮育週期情況,測定各項生態因子指標,為擴大栽培提供基本資料;進行孢子繁殖和葉尖組織培養試驗,儘快培養出新的植株。廣州、香港已引種栽培。

栽培要點

參考桫欏。

本文鏈接:https://www.hhbky.com/zh-mo/yanghua/zhiwuzhishi/163644.html

Copyright © 2012-2020 花卉百科園 All right reserved.

文字美圖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內容由網友提供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