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花卉百科園 > 養花 > 植物知識 > 腎蕨的栽培技術
手機版

腎蕨的栽培技術

來源:花卉百科園 閱讀:8.67K 次

腎蕨(Nephrolepiscordwlia)又名蜈蚣草,圓羊齒。骨碎補科,腎該屬。葉形奇特,碧綠而有光澤,四季常青,既可作爲室內盆栽觀葉植物,又可作爲地栽切葉生產,做插花配料,具有生產技術簡單、養護方便、栽培年限長、生長勢強、價格較高、銷路較好的特點。近年來已成爲室內佈置中最受歡迎的觀葉植物和切葉材料之一。
(一)形態特徵及品種
多年生草本廝類,株高40釐米~50釐米。地下具根狀莖,上有直立的主軸,主軸上發出長的匍匐莖,匍匐莖的短枝上生小塊莖,主軸和根狀莖上密生技針形鱗片。葉從塊莖上生出,叢生,狀似羽毛,羽片上有關節,易脫落。孢子囊羣着生在葉背葉脈分歧點的上部。
同屬可供觀賞的還有:尖葉腎蕨、圓蓋腎蕨、高大腎蕨等。
(二)生態習性
原產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我國南方各省有野生。常地生或附生於溪邊林下的石縫中或樹幹上,喜溫暖潮溼環境,生長最適宜的溫度爲20C~22C,能耐一2C的低溫。但溫室栽培者,冬季溫度應不低於8C。自然萌芽力強,生長迅速。栽培時,土壤要求排水良好,富含鈣質的沙質壤土。地栽者要做高畦。雨後積水容易爛根導致葉片桔黃脫落。
(三)繁殖方法
常用分株和孢子繁殖,近年已有用組培繁殖者。分株繁殖,全年均可進行,以5~6月爲好,此時,母株已搬入蔭棚,氣溫變化較穩定,將母株輕輕剝開,每盆栽2~3叢匍匐枝,栽後放蔽蔭處,並澆足水保持潮溼,當根莖上萌出新葉時,再移入半陰處養護。孢子繁殖時,先要選用消毒泥炭或腐葉土,裝入播種木框內,然後將收集的腎蕨成熟種子,均勻播於木框內,噴霧保持土面溼潤,一般2月後長出孢子體。幼苗生長緩慢,需細心養護。腎蕨的組培技術,在世界上正日趨完善,我國近年纔剛剛起步,應用於生產尚需進一步摸索。
(四)栽培技術
栽培腎蕨不難,但需保持較高的空氣溼度,夏季高溫,每天早晚需噴霧數次,並適當注意通風。盛夏要避免陽光直射,但澆水不宜太多,否則葉片易枯黃脫落。生長期每旬施一次稀釋腐熟餅肥水。若要週年生產切葉,溫度要保持在20C~30C,新葉就會不斷萌發,晝夜溫差不宜太大。當溫度高於35C或低於15C時,生長受到抑制,越冬溫度應保持在5C~10C,否則易受凍害。盆栽作懸掛栽培時,容易乾燥,應增加噴霧次數,否則羽片會發生卷邊,焦枯現象。
剪鮮葉的時間最好在清晨或傍晚。

腎蕨的栽培技術
本文鏈接:https://www.hhbky.com/yanghua/zhiwuzhishi/3181.html

Copyright © 2012-2020 花卉百科園 All right reserved.

文字美圖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內容由網友提供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