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花卉百科園 > 養花 > 植物知識 > 心葉蕨(澤瀉蕨)的養護方法
手機版

心葉蕨(澤瀉蕨)的養護方法

來源:花卉百科園 閱讀:1.23W 次

心葉蕨學名:Hemionitis arifolia

科屬:裸子蕨科澤瀉蕨屬

別名:澤瀉蕨

心葉蕨一般株高10-25釐米。根狀莖直立,有淡棕色狹披針形鱗片。葉簇生,二型,草質,上面光滑,下面伏生鑽狀小鱗片,葉邊疏生紅棕色有節的睫毛;不育葉的柄長2-10釐米,有密的鱗片和有節的毛,葉片卵形或矩圓形,基部深心形,圓鈍頭;能育葉柄長達20釐米,葉片戟形或矩圓心形,與葉柄斜交,長4-6釐米,寬1.5-3釐米,頂端鈍或銳尖,全緣。葉脈網狀,無內藏小脈。孢子囊羣沿網脈着生,無蓋,成熟時滿布於葉下面。

心葉蕨性喜陰,不能強光直射,喜散射光或反射光照,對溼度要求高,不宜過幹或過溼。對空氣溼度也有要求,葉革質。生密林下溼地、溪谷石縫或灌叢,海拔達1000米。分佈於臺灣南部和雲南南部(勐海),尤其在海南島常見;亞洲熱帶其他地區也有。

栽培要點: 處於不同生長期,對光線的要求不同。一般生長初期即抽芽期,要防止光照過強,多遮陰。休眠期需放在光線充足處。大多數蕨 類植物喜過濾性、間接或反射散射光。如光線不足,則植株徒長,顯得衰弱或萎蔫。對土壤溫度和空氣溼度要求較高,尤其在幼苗期。

生長期每天需澆水和葉面噴水,以保持溼度。發現植株因缺水而凋萎時,要立即將盆浸入清水中,地上部分噴霧。澆水最好在早晨進行,特別是 葉片分裂細的品種。晚間澆水,水滴滯留在葉隙間,蒸發慢,易引起腐葉。忌悶熱,在夏季需多通風。通風時要注意水分供給,使環境中空 氣新鮮且不幹燥。幼苗期應避免“穿堂風”。

心葉蕨(澤瀉蕨)的養護方法

土壤要求: 富含有機質、疏鬆透水,以微酸性(pH 值5.5至6.0 )最爲適宜。基質一般以泥炭土、腐葉土、珍珠岩或粗沙按2:1:1配製,或腐熟的堆肥、粗沙或珍珠岩按1:1配製。根系柔弱,不易施重肥。

栽植時,基質中可加入基肥。生長期內可追施液肥,濃度不超過1%,直接 撒施,最多每週一次。充足的氮會使植物生長旺盛,不足使會使植株老葉呈灰綠並逐漸變黃,葉片細小;過量氮易使植株徒長並降低抗性。 磷對蕨類植物的根系生長很重要,缺少會使植株矮小,葉子深綠,根系不發達,可對葉面噴磷酸二氫鉀、過磷酸鈣等補充磷。鉀可增強光合作用,促進葉綠素形成,缺乏則老葉出斑點,並逐漸枯黃。缺鈣會抑制植株生長,使葉片扭曲,從葉尖開始逐漸死亡。缺Mg會使老葉逐漸變 色但葉脈仍保持深綠。缺Fe會使新蕨葉變灰綠並逐漸枯黃,葉脈衰老變黑。缺Mn會使葉脈出現壞死斑點。缺B導致頂芽死亡。缺Cu使葉片褪綠 ,葉片逐漸變黃,最後脫落死亡。

施肥應薄施、勤施,同時根據需要進行葉面噴施或根外追施。

盆栽蕨類植物每隔2至3年需換盆一次,換盆時間在2至8月皆可進行,不要傷根。重新上盆時,先在盆底放2釐米厚的碎磚,以利排水。再鋪厚 2釐米的木炭,用來吸收土壤殘留的鹽分和毒氣等。而後加一層骨粉(富含磷肥),以利根部生長。將植株放入盆後,再填配製好的基質,這 樣才能保證植物的生長,達到好的栽培效果。

本文鏈接:https://www.hhbky.com/yanghua/zhiwuzhishi/2396.html

Copyright © 2012-2020 花卉百科園 All right reserved.

文字美圖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內容由網友提供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