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花卉百科園 > 養花 > 植物知識 > 醉魚草的文化背景
手機版

醉魚草的文化背景

來源:花卉百科園 閱讀:3.43K 次
醉魚草的文化背景
植物文化
醉魚草全株有小毒,搗碎投入河中能使活魚麻醉,便於捕捉,故有“醉魚草”之稱。

考證
1.《履巉巖本草》:醉魚兒草,人家池沿邊切不可種之,恐誤落花葉在水中,魚誤食之,必有傷矣,其香氣觸之亦損。
2.《綱目》:醉魚草,南方處處有之,多在塹岸邊作小株生,高者三、四尺。根狀如枸杞。莖似黃荊,有微棱,外有薄黃皮,枝易繁衍。葉似水楊,對節而生,經冬不雕。七、八月開花成穗,紅紫色,儼如芫花一樣,結細子。漁人採花及葉以毒魚,盡圍困而死,呼爲醉魚兒草,池沼邊不可種之。此花色狀氣味並如蕪花,毒魚亦同,但花開不同時爲異爾。
3.《南方主要有毒植物》:醉魚草花和葉,人及家畜食多量後引起的中毒症狀爲頭暈,嘔吐,呼吸困難,四肢麻木和震顫。解救方法洗胃,導瀉,服大量糖水或靜脈滴注葡萄糖鹽水,肌注維生素B1及對症治療。廣州草藥醫師介紹:防風二錢,甘草二錢,清水四碗煎至二碗飲;金蘭草四錢(又名細葉風尾草),清水四碗,煎至一至二碗飲服。
本文鏈接:https://www.hhbky.com/yanghua/zhiwuzhishi/196370.html

Copyright © 2012-2020 花卉百科園 All right reserved.

文字美圖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內容由網友提供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