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花卉百科園 > 養花 > 植物知識 > 小雛菊的病害防治
手機版

小雛菊的病害防治

來源:花卉百科園 閱讀:1.51W 次
小雛菊的病害防治
雛菊的主要病害有葉枯病、苗期猝倒病、灰黴病、褐斑病、炭疽病、霜黴病(可用百菌清800-1000倍,1000-1500倍進行防治);蟲害有菊天牛、棉蚜、啓超、地老虎、大青葉蟬、蚜蟲等。

葉枯病
葉枯病多從葉緣、葉尖侵染髮生,病斑由小到大不規則狀,紅褐色至灰褐色,病斑連片成大枯斑,乾枯面積達葉片的1/3-1/2,病斑邊緣有一較病斑深的帶;病健界限明顯。後期在病斑上產生一些黑色小粒點。如桂花葉枯病(亦稱枯斑病)、臘梅葉枯病、翠菊葉枯病(亦稱斑枯病)。病葉初期先變黃,黃色部分逐漸變褐色壞死。由局部擴展到整個葉脈,呈現褐色至紅褐色的葉緣病斑,病斑邊緣波狀,顏色較深。病鍵交界明顯,其外緣有時還有寬窄不等的黃色淺帶,隨後,病斑逐漸向葉基部延伸,直至整個葉片變爲褐色至灰褐色。隨後在病葉背面或正面出現黑色絨毛狀物或黑色小點。

苗期猝倒病
幼苗未出土或出土後均可發病。未出土時發病,胚莖和子葉腐爛;出土後幼苗發病,幼莖基部初呈水漬狀病斑,後變褐色,縊縮成線狀,幼苗倒地死亡,死亡時子葉尚未凋萎,仍爲綠色。高溫高溼時,病株附近表土可長出一層白色棉絮狀菌絲。

灰黴病
灰黴病病苗色淺,葉片、葉柄發病呈灰白色,水漬狀,組織軟化至腐爛,高溼時表面生有灰黴。幼莖多在葉柄基部初生不規則水浸斑,很快變軟腐爛,縊縮或折倒,最後病苗腐爛枯萎病死。

褐斑病
真菌性病害,下部葉片開始發病,逐漸向上部蔓延,初期爲圓形或橢圓形,紫褐色,後期爲黑色,直徑爲5-10mm,界線分明,嚴重時病斑可連成片,使葉片枯黃脫落,影響開花。

炭疽病
該病侵染雛菊葉片。發病初期,葉片上出現褪綠小斑點,逐漸擴大後形成圓形、半圓形或橢圓形病斑。病斑淺褐色至灰白色,邊緣有紅褐色環圈。在潮溼的條件下,病斑上出現淡桃紅色的黏孢子盤。炭疽病發生在4-6月份。病原菌以分生孢子盤在病落葉中越冬,由風雨傳播。
防治方法
病蟲害應以預防爲主,噴施針對性藥物加新高脂膜,大大提高農藥的有效成分率,不怕太陽暴曬蒸發,能調節水的吸收量,防旱防雨淋。栽培時應避免密植,儘量保持通風、透氣、光照充足的涼爽環境條件,否則會造成植株細弱徒長。保持清潔,發現受感染的植株、葉片,必須隨時摘除清理。病害發生時,立即採取藥劑防治措施。
本文鏈接:https://www.hhbky.com/yanghua/zhiwuzhishi/175058.html

Copyright © 2012-2020 花卉百科園 All right reserved.

文字美圖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內容由網友提供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