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花卉百科園 > 養花 > 植物知識 > 鵝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 (Hemsl.) Sarg.
手機版

鵝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 (Hemsl.) Sarg.

來源:花卉百科園 閱讀:2.05W 次
鵝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 (Hemsl.) Sarg.

鵝掌楸爲中國特有的珍稀植物,爲落葉大喬木,高達40米,胸徑1米以上,小枝灰色或灰褐色。葉形如馬褂──葉片的頂部平截,猶如馬褂的下襬;葉片的兩側平滑或略微彎曲,好像馬褂的兩腰;葉片的兩側端向外突出,彷彿是馬褂伸出的兩隻袖子。故鵝掌楸又叫馬褂木。花單生枝頂,花被片9枚,外輪3片萼狀,綠色,內二輪花瓣狀黃綠色,基部有黃色條紋,形似鬱金香。因此,它的英文名稱是“Chinese Tulip Tree”,譯成...

鵝掌楸的介紹鵝掌楸爲中國特有的珍稀植物,爲落葉大喬木,高達40米,胸徑1米以上,小枝灰色或灰褐色。葉形如馬褂──葉片的頂部平截,猶如馬褂的下襬;葉片的兩側平滑或略微彎曲,好像馬褂的兩腰;葉片的兩側端向外突出,彷彿是馬褂伸出的兩隻袖子。故鵝掌楸又叫馬褂木。花單生枝頂,花被片9枚,外輪3片萼狀,綠色,內二輪花瓣狀黃綠色,基部有黃色條紋,形似鬱金香。因此,它的英文名稱是“Chinese Tulip Tree”,譯成中文就是“中國的鬱金香樹”。
鵝掌楸生長快,耐旱,對病蟲害抗性極強。花大而美麗,秋季葉色金黃,似一個個黃馬褂,是珍貴的行道樹和庭園觀賞樹種,栽種後能很快成蔭,它也是建築及製作傢俱的上好木材。主要生長在長江流域以南。主治風溼痹痛,風寒咳嗽等疾病。
鵝掌楸的形態特徵鵝掌楸爲喬木,高達40米,胸徑1米以上,小枝灰色或灰褐色。葉馬褂狀,長4-12(18)釐米,近基部每邊具1側裂片,先端具2淺裂,下面蒼白色,葉柄長4-8(-16)釐米。花杯狀,花被片9,外輪3片綠色,萼片狀,向外彎垂,內兩輪6片、直立,花瓣狀、倒卵形,長3-4釐米,綠色,具黃色縱條紋,花葯長10-16毫米,花絲長5-6毫米,花期時雌蕊羣超出花被之上,心皮黃綠色。
鵝掌楸聚合果長7-9釐米,具翅的小堅果長約6毫米,頂端鈍或鈍尖,具種子1-2顆。
鵝掌楸的花期5月,果期9-10月。
鵝掌楸的生態習性鵝掌楸喜光及溫和溼潤氣候,有一定的耐寒性,喜深厚肥沃、適溼而排水良好的酸性或微酸性土壤(pH4.5-6.5),在乾旱土地上生長不良,也忌低溼水澇。
鵝掌楸通常生於海拔900-1 000米的山地林中或林緣,呈星散分佈,也有組成小片純林。
鵝掌楸的栽培技術母樹選擇
母樹宜選擇生長健壯的15~30年生的林木。鵝掌楸種子10月份成熟,當果實呈褐色時即應採收。果枝剪下後放在室內陰乾約7~10天,然後放在日光下攤曬2~3天,待具翅小堅果自行分離,去除雜質,裝入布袋幹藏。

育苗方式
鵝掌楸的育苗的地方,應選擇避風向陽,土層深厚,肥沃溼潤,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秋末冬初深翻,翌春施基肥整平土壤,並且挖好排水溝,修築高牀,苗牀方向爲東西向。育苗有播種和扦插兩種方式。播種育苗採用條播,條距20~25cm,每667m2播種量10~15kg。3月上旬播種,播後覆蓋細土並覆以稻草。一般經20~30天出苗,之後揭草,注意及時中耕除草,適度遮蔭,適時灌水施肥。1年生苗高可達40cm。

種子育苗
選擇20~30年生的健壯、成羣狀分佈的母樹,10月聚合果呈褐色時採收,不採單株、孤立木的種子。採回的種子放在室內陰涼、通風處,攤放1周左右,再放在戶外攤曬2~3d,待翅狀小堅果自動分離後進行淨種處理,可布袋幹藏或沙藏。育苗圃地選取土層深厚、疏鬆肥沃、排灌方便的砂質壤土,不宜選擇蔬菜、瓜類用地。爲促進早期苗木生長、發育,必須細緻整地和施肥。播種前1個月,深翻圃地,施腐熟廄肥和餅肥3~3.75t/hm2,並用50%甲基託布津可溼性粉劑0.2%溶液消毒土壤。土地整平後,按寬100~120cm,高25cm,步道寬30cm做好苗牀。播種前30~40d,對種子進行催芽,催芽後播種,發芽率高,出苗整齊。

將種子用一定溼度的中沙(手捏成團,鬆開即散)分層混藏,底面鋪1層35~40cm溼沙,上面加蓋麻袋、草簾等覆蓋物,有利於透氣和減少水分蒸發,隔10~15d適量灑水和翻動1次,保持溼度。一般在雨水至驚蟄期間播種比較好。採用條播,條距25~30cm,播種溝深2~3cm,可將沙與種子拌勻,然後均勻地撒播在播種溝裏,播種量150~225kg/hm2。播種後,覆蓋焦泥灰或黃心土,蓋土厚1.5~2cm,以看不見種子爲易,然後用稻草或其他草類覆蓋。當幼苗開始出土時,要分2~3次將草揭完,揭草通常選在陰天或傍晚進行。揭草後,注意中耕除草和病蟲害防治,雨後用波爾多液或0.5%高錳酸鉀噴灑,酌施追肥,以葉面追肥爲主,少量多次。爲提高苗木產量和質量,應在4月底5月初的陰天或小雨天進行間苗、補苗,使苗木分佈均勻,定植密度爲10~15株/m2。

扦插育苗
選擇插條要考慮位置效應和採穗母樹條件,可採用硬枝扦插和嫩枝扦插。
硬枝扦插
選擇1年生健壯0.5cm粗以上的穗條,剪成長15~20cm插條,下口斜剪,每段應具有2~3個芽,插入土中2/3,扦插前用50mg/LⅡ號ABT生根粉加500mg/L多菌靈浸扦插枝條基部30min左右。插條應隨採隨插,插好後要有遮蔭設施,勤噴水,成活率可達75%左右。

嫩枝扦插
剪取當年生半木質化嫩枝,可保留1~2個葉片或半葉,6~9月採用全光噴霧法扦插,扦插基質採用珍珠岩或比較適中的乾淨河沙,要保持葉面溼潤,成活率一般在50%~60%。扦插後50d,對插條進行根外施肥,以提高成活率和促進插條生長。
一般3月上中旬進行栽植。應選在比較背陰的山谷和山坡中下部。庭園綠化和行道樹栽培應選擇土壤深厚、肥沃、溼潤的地段。栽植地在秋末冬初進行全面清理,定點挖穴,穴徑60~80cm,深50~60cm,翌年3月上中旬施肥回土後栽植,用苗一般爲2年生,起苗後注意防止苗木水分散失,保護根系,儘量隨起苗隨栽植,株行距以2×2m~2×3m爲宜。
鵝掌楸的繁殖方式鵝掌楸用種子繁殖,必須用人工輔助授粉。秋季採種精選後在溼沙中層積過冬,於次年春季播種育苗。第三年苗高1米以上時間即可出圃定植。移植物時應保護根部。栽培土質以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酸性和微酸性的土壤。

種子繁殖
用種子繁殖。必須用人工輔助授粉。秋季採種精選後在溼沙中層積過冬,於次年春季播種育苗。第三年苗高1米以上時間即可出圃定植。造林地和園林綠化地必須選擇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地方。移植物時應保護根部。
1、採種
母樹宜選擇生長健壯的15~30年生的林木。鵝掌楸種子10月份成熟,當果實呈褐色時即應採收。果枝剪下後放在室內陰乾約7~10天,然後放在日光下攤曬2~3天,待具翅小堅果自行分離,去除雜質,裝入布袋幹藏。

2、育苗
育苗地應選擇避風向陽,土層深厚,肥沃溼潤,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秋末冬初深翻,翌春施基肥整平,挖好排水溝,修築高牀,苗牀方向爲東西向。育苗有播種和扦插兩種方式。
播種育苗採用條播,條距20~25cm。每畝播種量10~15kg。3月上旬播種,播後覆蓋細土並覆以稻草。一般經20~30天出苗,之後揭草,注意及時中耕除草,適度遮蔭,適時灌水施肥。1年生苗高可達40cm。

3、栽植
一般3月上中旬進行栽植。應選在比較背陰的山谷和山坡中下部。庭園綠化和行道樹栽培應選擇土壤深厚、肥沃、溼潤的地段。栽植地在秋末冬初進行全面清理,定點挖穴,穴徑60~80cm,深50~60cm,翌年3月上中旬施肥回土後栽植,用苗一般爲2年生,起苗後注意防止苗木水分散失,保護根系,儘量隨起苗隨栽植,株行距以2×2m~2×3m爲宜。

4、管理
定植後及時進行中耕除草、施肥、培土,於每年秋末冬初進行整枝。並注意防治病蟲害。鵝掌楸主要病害有日灼病。主要蟲害有卷葉蛾、大袋蛾等。卷葉蛾可用人工剪除枯梢,消滅幼蟲和蛹,或在成蟲期噴50%敵敵畏乳劑1000倍液的方法進行防治。大袋蛾可用人工摘除蟲袋,或用90%敵百蟲800~1000倍液噴殺幼蟲的方法進行防治。

扦插繁殖
除了播種育苗以外,鵝掌楸還可用扦插法育苗。在豫南地區,多采用硬枝扦插的方法,其育苗方法簡單易學、便於掌握。在落葉後翌年2月下旬,選擇健壯母樹,剪取一年生5毫米以上粗枝條作爲插穗,穗長15釐米左右,每穗應具有2至3個飽滿的芽,下端切口平剪,按株行距20釐米×30釐米插入土中3/4,扦插前可用生根粉浸30分鐘左右。插條應隨採隨插,插好後要有遮蔭設施,勤噴水。此法成苗率可達80%,一年生苗生長至80釐米以上,同樣可以出圃造林。
鵝掌楸的病害防治鵝掌楸病蟲害很多,鵝掌楸的主要病蟲有炭疽病、白絹病。
炭疽病危害鵝掌楸主要發生在葉片上,病斑多在主側脈兩側,初爲褐色小斑,圓形或不規則形,中央黑褐色其外部色較淺,邊緣爲深褐色,病斑周圍常有褐綠色暈圈,後期病斑上出現黑色小粒點。病原爲Gloeosporiumsp,屬半知菌腔孢綱黑盤孢目黑盤孢科盤圓孢屬。分生孢子盤無剛毛,分生孢子長橢圓形,無色,單胞,內含1-2個油球。病菌以菌絲和分生孢子盤在病殘株及落葉上越冬。分生孢子隨風雨、氣流傳播,從寄主的傷口或氣孔侵入,在梅雨潮溼的氣候條件下發病嚴重。

藥防
發病期噴施50%炭疽福美可溼性粉劑1000-1500倍液,每10-18天1次,連續2-3次。白絹病病症狀爲:先是受害苗木的根部皮層腐爛,而後地上部份萎蔫死亡。發病期爲6--9月,7--8月爲發病旺季,高溫高溼、土壤沙性、酸性土及連作易引起發病。防治措施:苗木患病以預防爲主,藥物只能起控制作用。
1、在發病期,用5%石灰水或1%硫酸銅澆苗根,也可用每畝100斤石灰撒於圃地上。
2、增施有機肥:提高苗木生長,增強抗性,增加微生物。
3、進行輪作:有可能的話,苗木和禾本科作物進行輪作,時間4-5年以上。
鵝掌楸的品種分類鵝掌楸和雜交鵝掌楸因其葉形奇特,秋葉金黃,樹幹端直,樹形優美,深得人們的喜愛,在園林上被廣泛應用。而人們在購買苗木時常常無法區分開鵝掌楸、北美鵝掌楸和雜交鵝掌楸,更有人將三者混爲一談,統稱“鵝掌楸”。這是極其錯誤的。
鵝掌楸爲木蘭科鵝掌楸屬落葉大喬木。該屬植物經過第四紀冰川氣候後,目前僅存兩種:鵝掌楸和北美鵝掌楸。它們被稱作活化石植物,是世界上最珍貴的樹種之一。鵝掌楸目前僅於中國發現其野生羣落,是中國特有樹種。北美鵝掌楸產於美國東南部,和鵝掌楸不僅在形態上極其相似,而且在地理上呈東亞--北美東部的洲際間斷分佈格局,有重要的科學意義。

三者的區分方法
鵝掌楸的形態特徵
葉片爲倒馬褂形,兩側各具1個裂片,先端缺裂。花冠爲杯形,花被片長3至3.5釐米,綠色有黃色條紋。雄蕊長1 .5至2釐米。果實爲聚合果,翅狀小堅果長6毫米,狹條形,先端鈍尖。因其葉片極似中國古代人穿的馬褂,所以被稱爲“鵝掌楸”。

北美鵝掌楸的形態特徵
葉片兩側小裂片爲兩對。花被片長4至 6釐米,綠黃色。雄蕊長2至2.5釐米,小堅果先端尖。

雜交鵝掌楸
以鵝掌楸爲母本,北美鵝掌楸爲父本雜交而成的。其形態介於二者之間,最爲明顯易辨的特徵是在同一株樹上,葉片兩側的裂片有一對的,也有兩對的。
鵝掌楸的分佈區域鵝掌楸秦嶺以南至越南北部,東起浙江,向西直至雲南省。
鵝掌楸在我國主要產於陝西、安徽以南,西至四川、雲南,南至南嶺山地,主要有陝西(鎮巴)、安徽(歙縣、休寧、舒城、嶽西、潛山、霍山)、浙江(龍泉、遂昌、松陽)、江西(廬山)、福建(武夷山)、湖北(房縣、巴東、建始、利川)、湖南(桑植、新寧)、廣西(融水、臨桂、龍勝、興安、資源、灌陽、華江)、四川(萬源、萬縣、秀山、南川、敘永、古藺、錫連)、貴州(綏陽、息峯、黎平)、雲南(彝良、大關、富寧、金平、麻栗坡),臺灣有栽培。越南北部也有分佈。
鵝掌楸的作用用途觀賞價值
鵝掌楸樹形羰正雄偉,葉形奇特石雅,花大而美麗,爲世界珍貴樹種之一,17世紀從北美引中到英國,其黃色花朵形似杯狀的鬱金香,故歐洲人稱之爲“鬱金香樹”,是城市中極佳的行道樹、庭蔭樹種,無論叢植、列植或片植於草坪、公園入口處,均有獨特的景觀效果,對有害氣體的抵抗性較強,也是工礦區綠化的優良樹種之一。

經濟價值
材淡紅褐色,輕軟適中,紋理清晰,結構細緻,輕而強韌,硬度適中,是膠合板的理想原料,也是制傢俱、縫紉機板、收音機殼與室內裝修的良材,但抗腐力弱。
木材淡紅褐色、紋理直,結構細、質輕軟、易加工,少變形,乾燥後少開裂,無蟲柱。供建築、造船、傢俱、細木工的優良用材,亦可制膠合板;樹幹挺直,樹冠傘形,葉形奇特,古雅,爲世界最珍貴的樹種。

科研價值
鵝掌楸爲古老的遺植物,在日本、格陵蘭、意大利和法國的白堊紀地層中均發現化石,到新生代第三紀本屬尚有10餘種,廣佈於北半球溫帶地區,到第四紀冰期才大部分絕滅,現僅殘存鵝掌揪和北美鵝掌楸兩種,成爲東亞與北美洲際間斷分佈的典型實例,對古植物學系統學有重要科研價值。
喜溫涼溼潤氣候,速生,通常用種子繁殖。花大美麗,葉形奇特,爲園林綠化優良樹木;樹皮入藥,祛水溼風寒;木材淡紅褐色,紋理直,乾燥少開裂,比重0.58克,可供作傢俱、建築用材。
鵝掌楸的食療或藥用價值藥用價值
鵝掌楸葉和樹皮入藥,味辛、性溫。有祛風除溼,散寒止咳的作用。主治風溼痹痛,風寒咳嗽。臨牀應用:治因受水溼風寒所引起的咳嗽、氣急、口渴、四肢微浮。以幹樹皮一兩,加芫荽、山油麻(陰行草)各五至六錢,老薑三片,甘草三錢,水煎,衝紅糖,早、晚飯前各服一次。

藥理作用
抗菌作用心材乙醇提取物具有抗菌作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包皮垢分枝桿菌、白色念珠菌及黑麴黴等有效,進一步證明抗菌有效成分爲去氫海罌粟鹼(dehydroglaucine)。
鵝掌楸的園林用途鵝掌楸樹幹端直,樹姿雄偉,葉形奇特,花朵美麗,秋葉金黃,極好的綠化觀賞樹種。
鵝掌楸在園林中多作行道樹和景觀樹應用,花淡黃綠色,美而不豔,最宜植於園林中的安靜休息區的草坪上。秋葉呈黃色,很美麗,可獨栽或羣植,在江南自然風景區中可與木荷、山核桃,板栗等行混交林式種植。花大而美麗,秋季葉色金黃,似一個個黃馬褂,是珍貴的行道樹和庭園觀賞樹種,栽種後能很快成蔭,有很好的園林用途。
鵝掌楸的文化背景名稱由來
鵝掌楸又名馬褂木、雙飄樹,爲木蘭科鵝掌楸屬落葉大喬木。葉大,形似馬褂,故有馬褂木之稱。葉形如馬褂──葉片的頂部平截,猶如馬褂的下襬;葉片的兩側平滑或略微彎曲,好像馬褂的兩腰;葉片的兩側端向外突出,彷彿是馬褂伸出的兩隻袖子。故鵝掌楸又叫馬褂木。花單生枝頂,花被片9枚,外輪3片萼狀,綠色,內二輪花瓣狀黃綠色,基部有黃色條紋,形似鬱金香。因此,它的英文名稱是“Chinese Tulip Tree”,譯成中文就是“中國的鬱金香樹”。

瀕危原因
鵝掌楸在自然條件下,種子飽滿率一般不到15%,而種子發芽率僅在5%以下,造成這種低結實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鵝掌楸爲蟲媒花植物,但花色單調,花瓣爲綠色,缺乏對多數昆蟲的招引力,花期又一般多在4-5月份,正值長江流域多雨季節,氣溫變化較大,偶遇低溫,妨礙了昆蟲正常活動,因而也常影響花粉的傳播和受精,降低了天然的結實率。鵝掌楸屬雌雄同株同花,通常雌蕊早熟於花瓣展開之前,而這時雄蕊尚未成熟,存在自花授粉隔離機制;花瓣展開後,柱頭又很快變褐,可受期極短,雌雄配子敗育現象普遍存在,且存在花粉管生長受阻、胚和胚乳發育不協調等現象。故生殖生物學障礙是導致鵝掌楸結實率低而瀕危的主要原因。
除上述由於花部構造特化和受精過程的遺傳障礙而大大地降低天然結實率外,現存種羣達到規模極小,資源配置不合理,長期異交繁殖在基因庫中必然積累大量隱性有害基因,居羣內個體間近交係數增大,而發生自交,遺傳漂變等也影響種羣生存能力。又根據Parkws和Wendel對來自安徽、江西鵝掌楸種子同工酶分析,中國鵝掌楸遺傳多樣性水平低於北美鵝掌楸。這些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自然結實率。
再從生態角度分析,賀善安等認爲原由適生環境已遭嚴重破壞,鵝掌楸長期處於非適宜生境中,也是導致該物種趨向瀕危的原因之一。

保護措施
鵝掌楸種羣大多處於不利的生境,但仍具有較高水平遺傳多樣性,對一個具有複雜遺傳結構的瀕危物種的保護應採取綜合措施。首先要制止亂砍濫伐,努力保存現有的居羣和個體,在原地保護基礎上,創造一個較適宜的生境。還可認爲遷地創造大居羣、大空間,給該物種提供基因交流和重組條件,組織目前各孤立小居羣由於遺傳漂變以及近親交配而引起的遺傳多樣性降低。王章榮還認爲中國鵝掌楸基因資源的保護應以遷地保存爲主,建議在中國的華東、中南和西南選擇適宜地點,分別建立基因庫,保存我國現有自然資源,同時選擇優良種羣,人爲促進天然更新措施,進行就地保存。還應開展種羣間的交配,促進基因交流,拓寬該樹種的遺傳基礎。
早在20世紀30年代就有北美鵝掌楸引種栽植在中國的南京、昆明、青島、廬山、杭州、上海等地,但數量極少。1991年鵝掌楸作爲世行貸款國家造林項目闊葉樹課題的主要樹種,中國首次有規模引種多個北美鵝掌楸南部種源,並開展了全分佈區的地理種源試驗。根據李健民等報道,北美鵝掌楸種源在福建邵武試驗點試驗結果,北美鵝掌楸根系不發達,人工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都不高,造林後植株死亡率都高於我國鵝掌楸,大面積造林總是難以成功。他們認爲引種北美鵝掌楸的目的在於豐富種間雜交育種資源,而不在於豐富本地區的造林樹種,在引種5個北美鵝掌楸參試種源中,來自較內陸的密蘇里種源表現最好,可用作種間雜交育種的親本種羣。

保護現狀
鵝掌楸屢遭濫伐,在其主要分佈區已漸稀少。鵝掌楸是異花受粉種類。但有孤生殖現象,雌蕊往往在含苞欲放時即已成熟,開花時,柱頭已枯黃,失去授粉能力,在未授精的情況下,雌蕊雖能繼續發育,但種子生命弱,故發芽率低,是瀕危樹種之一。
鵝掌楸的花語鵝掌楸的花語:承諾、信用。
本文鏈接:https://www.hhbky.com/yanghua/zhiwuzhishi/174579.html

Copyright © 2012-2020 花卉百科園 All right reserved.

文字美圖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內容由網友提供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