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花卉百科園 > 養花 > 植物知識 > 江西廬山植物園
手機版

江西廬山植物園

來源:花卉百科園 閱讀:5.71K 次

江西廬山植物園簡介

江西廬山植物園
江西省·中國科學院廬山植物園由老一輩著名植物學家、中國近代植物學奠基人胡先驌、中國蕨類植物學創始人秦仁昌、中國植物園之父陳封懷三位先生於1934年親手創辦,是我國第一座亞熱帶山地植物園,佔地面積5000餘畝。經過幾代科學家和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現已建成松柏區、杜鵑園、蕨苑、溫室區、岩石園、獼猴桃園等13個專類園區,遷地保育植物5000餘種,其中珍稀瀕危植物140種,是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要基地,特別在松柏類植物、杜鵑花屬植物和蕨類植物的引種保育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形成了國內植物園中獨樹一幟的三大特色,奠定了不可替代的歷史地位。

廬山植物園地處我國著名的廬山旅遊風景區內,位於中亞熱帶北緣,北緯29°51’,東經115°59’,海拔1000-1300米;年平均溫度11.4℃,極端氣溫分別爲32℃和-16.8℃;年平均降水1929.2毫米,降水日爲170天左右,雲霧日195.5天,全年日照數爲1330小時左右。該園建於1934年,是中國植物學家創建的第一個用於科學研究目的的大型正規化植物園。由我國著名植物學家胡先驌、秦仁昌、陳封懷所創建。佔地4419畝,已建成12個園區,遷地保育活植物3400餘種,已形成以松柏類植物和杜鵑花科植物爲主要特色的山地園林景觀,在我國名列前茅。

江西廬山植物園 第2張
廬山植物園秉承“科學的內涵、美麗的外貌、文化的底蘊”的辦園理念,與68個國家和地區270餘個植物研究機構建立了友好關係,是國際植物園保護聯盟(BGCI)的成員之一。爲積極響應江西省委、省政府“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國家戰略,實施科技創新“六個一”工程,我們在廬山腳下又創建了鄱陽湖分園。母園子園以“資源保育、科研創新、科普宣傳、服務社會”爲宗旨,依託名山大湖,以水生、溼生植物種類的收集及鄱陽湖溼地生態系統研究爲重點,形成山地植物與水生、溼地植物共彰特色,以爭取早日實現國際一流正規化植物園爲建設目標,爲國家生態安全和地方經濟建設服務。

廬山植物園每年接待中外遊客80萬人次,1999年以來,被授予“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全國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全國青少年走進科學世界科技活動示範基地”、“全國野生植物科普教育基地”、江西省首家“科普教育基地”,並在全國科普工作大會上獲得“全國科普工作先進單位”的光榮稱號。

廬山植物園歷史發展

隨着人類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不斷髮展,植物園的科普工作在提高國民素質,增強人們生態環保意識,保護人類生存環境中的重要性已經日益被人們所認識。植物園的科普是面向作社會的,同時還圍繞着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主題,肩負對全社會進行生態環境保護和自然資源可持續利用的宣傳和教育,不論是過去、現在還是未來,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江西廬山植物園 第3張
自1996年該園被江西省科委列爲江西省首家科普教育基地以來,相繼被湖北省委宣傳部、省團委、省大學生聯合會、省高校、工委聯合列爲湖北省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併成爲同濟醫科大學、華中農大、湖北中醫學院、南昌大學等十餘所大學的教學實習基地。1999年被授予爲“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和“全國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稱號,並在全國第二次科普工作會議上被授予“全國科普工作先進集體”榮譽稱號,李嵐清副總理親自授牌。這些榮譽的獲得與該園長期重視科普工作是分不開的。

在中國科學院科普辦領導的關懷下,植物園除按時完成科學院統一安排的科普行動外,從去年開始,在廬山旅遊旺季還舉辦了廬山夏令科普月活動,通過簡明的文字、精美的圖片、生動的解說,向公衆介紹人類與植物、人類與環境、植物與環境的關係,充分展示保護植物就是保護人類自身的意義。除製作科普展板外,園內還活躍着一批義務科普講解員,無論是一個人還是團隊在園內,您都會看到一個“黃馬甲”(義務科普講解員的統一服裝)帶領遊人穿梭於各個展區,他們的工作細緻、有問必答,給小朋友介紹含羞草的故事,爲成人朋友介紹跳舞草的原理和豬籠草的功能,向老人們講述食物療法和一些植物在抗癌等方面的知識,固定的科普長廊和植物標識,爲遊人介紹新特優經濟植物、園藝植物、名貴花木、珍稀頻危植物以及植物學基本知識,另外,他們還開闢了一間介紹我國三位創始人簡歷的科普展廳。

廬山植物園還和四川省自貢浩天智能機器人公司聯合開闢了原始生物科普園,在森林裏佈置了大大小小60餘隻仿真恐龍,通過展板和聲光電技術向公衆展示了原始恐龍生活的一個場景。通過這些活動的的展開,大大提高了公衆對植物知識的瞭解和認識,充分發揮了植物園的教育功能。

專類園區介紹

松柏園

佔地面積2公頃,從國內外引種栽培成功11科41屬248種針葉樹種。其中有被稱之爲“活化石”的水杉和瓦勒邁鬆(Wollemia nobilis)(該種1994年在澳大利亞瓦勒邁鬆國家公園的溫帶雨林中首次發現後,曾在植物界轟動一時,在中國大陸,廬山植物園爲首次引種)。世界著名的庭院樹種金鬆[Sciadopitys verticillata (Thunb.) Sieb. et Zucc.],國家保護樹種禿杉、銀杉、紅豆杉、金錢松等,是廬山植物園的主要研究特色之一。“南北鬆杉競秀,東西柏檜爭榮,”被譽爲我國松柏類植物種質資源庫。

珍稀樹木園

江西廬山植物園 第4張
江西廬山植物園 第5張
佔地面積1.3公頃,主要引種保存我國特有珍稀瀕危植物和長江中下游地區闊葉喬、灌木樹種,已引種植物76科300餘種,具有較高的科學價值、經濟價值和觀賞價值。代表植物有伯樂樹、珙桐、連香樹、銀鵲樹、香果樹等。

岩石園

佔地面積0.7公頃,1935-1936年間興建,本區模仿自然,依山疊石,石間撮土栽培植物。經過多年的引種,高山植物中的百合科、蘭科、石蒜科、報春花科、石竹科和苦苣苔科植物按自然式配置,形成石下有花,花中有石,花石爭勝的石山植物景觀。

杜鵑園

杜鵑園佔地3公頃,本園區由杜鵑花分類園、杜鵑花友誼園、杜鵑花景觀園和杜鵑迴歸園組成。杜鵑花的引種栽培也是廬山植物園的主要研究之一,是構成植物園園林的主要樹種;從國內外收集達300餘種(含品種)。每至5月上旬,杜鵑花開,萬紫千紅,溢彩流光。

蕨苑

蕨苑佔地約1公頃,在稀疏高大的鬆、杉林下,引種栽培了長江中下游地區的蕨類植物40科89屬185餘種,苔蘚植物5科7屬15種,其中有秦仁昌教授1935年發現的“廬山一新種——棣氏蹄蓋蕨”(Athyrium devolii, A New Fern from Lu-shan.),即現在所稱的“溼生蹄蓋蕨”。此外,還栽種以廬山地名命名的蕨類植物,如廬山鐵角蕨、廬山複葉耳蕨、黃龍鱗毛蕨、廬山蕗蕨、廬山瓦韋、廬山石韋等。

草花區

江西廬山植物園 第6張
江西廬山植物園 第7張
佔地近1公頃,草花區以大面積草地爲主,旁山及溪溝路旁則栽種了一年生和多年生的宿根、球根花卉和野生花卉20餘種,是對草本花卉進行生態觀察、雜交育種和野生花卉園林應用的示範場所,也是普及植物知識的展覽區。

獼猴桃園

佔地0.6公頃。是獼猴桃種質資源保存和優良單株選育重要場所,廬山植物園選育出的優良品種 “廬山香”, 1992年獲全國農業博覽會金獎和優良品種獎。列入“八五”國家重大科技成果推廣項目,並在國內14個省、區、市推廣。通過引種,該園保存獼猴桃種質資源多達70餘種

槭樹園

江西廬山植物園 第8張
佔地近1公頃。該專類園主要是利用槭樹科植物的觀賞特性,建造迷人的、豐富多彩的秋景。該園區的建成,已成爲廬山旅遊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贏得有關專家和遊人的讚譽,是廬山“秋如醉”的代表景。栽培佈置雞爪槭、中華槭、五裂槭、地錦槭等槭屬植物20餘種。

溫室

溫室區 包括兩幢展覽溫室、一幢繁殖溫室,面積共約1700平方米,主要展出名貴花卉及熱帶、亞熱帶植物和多漿植物。逐年來收集觀賞植物600餘種,其代表植物爲多漿植物、秋海棠科植物及倒掛金鐘等。

鄉土灌木園

佔地2.5公頃。以江西鄉土觀賞灌木爲主,根據園內的自然條件和花灌木的生態習性,模擬自然羣落結構,或羣植或單栽,常綠與落葉共配植,高大與矮小相映襯……。已引種、栽培江西鄉土灌木100餘種。其中有:闊葉十大功勞、溲疏、枸骨、結香、雲錦杜鵑、映山紅、白花杜鵑等。

廬山雲霧茶園

江西廬山植物園 第9張
佔地1.7公頃,1951年從江西武寧、修水引來1000公斤茶籽,通過培育和選育,優選出適合廬山生長並馳名中外的—廬山雲霧茶,1959年廬山會議期間,朱德委員長品茗植物園產的雲霧茶後,因其清甜甘咧,回味綿長的品質,而欣然題詩:“廬山雲霧茶,味濃性潑辣。若得長年飲,延年益壽法。”

東亞北美間斷分佈園區

佔地0.8公頃,是我國第一個專門收集此類羣植物的種質資源保存基地,是東亞—北美間斷分佈植物系統演化、植物地理學研究的重要試驗基地。收集了國內外東亞-北美類植物15科22屬66種,代表種有華東黃杉、臺灣黃杉、花旗鬆、鵝掌楸、北美鵝掌楸、檫木、美洲檫木和臺灣檫木等。

水生植物園

水生植物園位於廬山植物園鄱陽湖分園(九江市威家鎮),主要收集保存展示鄱陽湖區和長江中下游地區特有的水生植物,目前正在建設中,暫無圖片。

遊園須知

景區地址:江西省九江市廬山風景名勝區內。

門票:植物園在廬山風景區內,廬山景區是收通票的,就是上山就要買票,植物園入園門票以該園收取爲準。

交通信息:從望鄱亭後的小道下行,走數百米就可到達廬山植物園。

本文鏈接:https://www.hhbky.com/yanghua/zhiwuzhishi/164529.html

Copyright © 2012-2020 花卉百科園 All right reserved.

文字美圖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內容由網友提供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