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花卉百科園 > 養花 > 植物知識 > 杜鵑
手機版

杜鵑

來源:花卉百科園 閱讀:2.33W 次

杜鵑介紹

杜鵑
杜鵑爲我國中南及西南典型的酸性土指示植物,中國十大名花之一。在所有觀賞花木之中,稱得上花、葉兼美,地栽、盆栽皆宜,用途很廣泛。白居易贊曰:“閒折二枝持在手,細看不似人間有,花中此物是西施,鞭蓉芍藥皆嫫母”。在世界杜鵑花的自然分佈中,中國以杜鵑種類之多、數量之鉅著稱,中國是杜鵑花資源的寶庫。現在江西、安徽、貴州以杜鵑爲省花,定爲市花的城市更多。

除作觀賞,有的葉花可入藥或提取芳香油,有的花可食用,樹皮和葉可提製烤膠,木材可做工藝品等。高山杜鵑花根系發達,是很好的水土保持植物。

植物形態

落葉灌木,高2-5米;分枝多而纖細,密被亮棕褐色扁平糙伏毛。葉革質,常集生枝端,卵形、橢圓狀卵形或倒卵形或倒卵形至倒披針形,長1.5-5釐米,寬0.5-3釐米,先端短漸尖,基部楔形或寬楔形,邊緣微反捲,具細齒,上面深綠色,疏被糙伏毛,下面淡白色,密被褐色糙伏毛,中脈在上面凹陷,下面凸出;葉柄長2-6毫米,密被亮棕褐色扁平糙伏毛。花芽卵球形,鱗片外面中部以上被糙伏毛,邊緣具睫毛。花2-3-6朵簇生枝頂;花梗長8毫來,密被亮棕褐色糙伏毛;花萼5深裂,裂片三角狀長卵形,長5毫米,被糙伏毛,邊緣具睫毛;花冠闊漏斗形,玫

杜鵑 第2張
杜鵑 第3張
瑰色、鮮紅色或暗紅色,長3.5-4釐米,寬1.5-2釐米,裂片5,倒卵形,長2.5-3釐米,上部裂片具深紅色斑點;雄蕊10,長約與花冠相等,花絲線狀,中部以下被微柔毛;子房卵球形,10室,密被亮棕褐色糙伏毛,花柱伸出花冠外,無毛。蒴果卵球形,長達1釐米,密被糙伏毛;花萼宿存。花期4-5月,果期6-8月。

作者仔細研究了方文培教授發表的莢蒾葉杜鵑 R. viburnifolium Fang和美麗杜鵑R. bellum Fang et G. Z. Li以及譚沛祥發表的雙色杜鵑 R. bicolor Tam 和長條杜鵑 R. petilum Tam 的模式標本和付模式標本的特徵;與杜鵑 R. simsii Planch. 的區別甚微,極難於分開,故將前四種歸併於杜鵑之中較爲合理。

區域分佈

產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和雲南。生於海拔500-2500米的山地疏灌叢或松林下。

生長習性

杜鵑花屬種類多,習性差異大,但多數種產於高海拔地區,喜涼爽、溼潤氣候,惡酷熱乾燥。要求富含腐殖質、疏鬆、溼潤及pH值在5.5~6.5之間的酸性土壤。部分種及園藝品種的適應性較強,耐乾旱、瘠薄,土壤pH值在7~8之間也能生長。但在粘重或通透性差的土壤上,生長不良。杜鵑花對光有一定要求,但不耐曝曬,夏秋應有落葉喬木或蔭棚遮擋烈日,並經常以水噴灑地面。杜鵑花抽梢一般在春秋二季,以春梢爲主。最適宜的生長溫度爲15~20℃,氣溫超過30℃或低於5℃則生長停滯。冬季有短暫的休眠期,以後隨溫度上升,花芽逐漸膨大,一般露

杜鵑 第4張
杜鵑 第5張
地栽培在3~5月開花,高海拔地區則晚至7~8月開花。北方在溫室栽培。1~2月即可開花。杜鵑花耐修剪,隱芽受刺激後極易萌發,可藉此控制樹形,復壯樹體。一般在5月前進行修剪,所發新梢,當年均能形成花蕾,過晚則影響開花。一般立秋前後萌發的新梢,尚能木質化。若形成新梢太晚,冬季易受凍害。爲常綠或落葉灌木。我國除新疆外南北各省區均有分佈,尤以雲南、西藏和四川種類最多,爲杜鵑花屬的世界分佈中心。

物種分佈

杜鵑花是一個大屬,全世界約有900種,分佈於歐洲、亞洲和北美洲,主產東亞和東南亞,非洲和南美洲不產,有850種,其中我國有530餘種,佔全世界59%,特別集中於雲南、西藏和四川三省區的橫斷山脈一帶,是世界杜鵑花的發祥地和分佈中心。喜馬拉雅山山脈的不丹、錫金、尼泊爾、緬甸、印度北部,種類也較多,日本、朝鮮、蘇聯西伯利亞和高加索僅有少數種類。

杜鵑產於臺灣,香港,廣東,澳門,海南,廣西,雲南勐海、普洱、耿馬、景洪、河口、思茅;生於海拔30-1600米處的曠野、丘陵、山坡、山谷溝邊的林中或灌叢中。國外分佈於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越南、老撾、柬埔寨、泰國、緬甸、孟加拉國、尼泊爾、印度、錫金、巴基斯坦、斯里蘭卡、非洲東部熱帶地區。

杜鵑分類學

杜鵑花品種繁多,叫法五花八門,多同物異名或同名異物。由於來源複雜,在我國尚無統一的分類標準,常用的分類方法有以下4種

1.按花色分

杜鵑品種可分爲紅色系、紫色系、黃色系、白色系、複色系及其他等系列。

2.按花期分

杜鵑品種可分春鵑、春夏鵑、夏鵑和西鵑。春天開花的品種稱爲春鵑,春鵑又分爲大葉大花和小葉小花兩種;6月開花的稱爲夏鵑;介於春鵑和夏鵑花期之間的稱爲春夏鵑;而將從西方傳入的單獨列爲一類稱爲西洋鵑,簡稱西鵑。

3.按花型分

杜鵑 第6張
杜鵑 第7張
該分類方法主要針對西鵑,以花型爲主、結合花色、葉片等形態特徵,將西鵑品種分成10個系列,即紫鳳朝陽系、芙蓉系(四海波系)、珊瑚系、五寶系、王冠系、冷天銀系(仙女舞系)、紫士布系(紫霞迎曉系)、錦系、火焰系及其他品系。

4.按綜合性狀分

根據產地來源、親緣關係、形態習性和觀賞特徵,進行逐級篩選,先分成東鵑、毛鵑、西鵑、夏鵑4個類型,然後再將每個類型劃分爲幾個組羣,最後從組羣中分離出各個品種,如西鵑類可分爲光葉組、尖葉組、扭葉組、狹葉組、闊葉組等5個組。

(一)杜鵑花的5個亞屬:1、常綠無鱗杜鵑亞屬;2、常綠有鱗杜鵑亞屬;3、羊躑躅亞屬;4、映山紅亞屬; 5、馬銀花亞屬。

(二)杜鵑花的58個亞組:

常綠無鱗杜鵑亞屬類分:常綠無鱗杜鵑組分爲24個亞組、長鱗杜鵑;

常綠有鱗杜鵑亞屬類分: 常綠無鱗杜鵑 組分爲27個亞組、髯花杜鵑組、越橘杜鵑組分爲7個亞組;

羊躑躅亞屬類分:我國僅有1種;

映山紅亞屬類分:短萼組、映山紅組;

馬銀花亞屬類分:馬銀花組、長蕊杜鵑組、長蒴杜鵑。

據瞭解,全世界約有960種杜鵑花,其中我國有542種,佔世界總量的56.2%,僅特有種類就達400多種。其餘

杜鵑 第8張
杜鵑花品種大部分分佈在馬來西亞,歐美及大洋洲只有爲數不多的(約32種)杜鵑花種類。值得注意的是,馬來西亞的杜鵑花多爲附生種類。且不易栽培,觀賞利用價值很低,而我國境內的杜鵑花則具有較高的觀賞利用價值。現在歐美國家的杜鵑花栽培種大部分來自我國。 我國的杜鵑花有三類,分別爲常綠杜鵑、落葉杜鵑和有鱗杜鵑。常綠杜鵑共有250種,以雲錦杜鵑爲代表,四季常綠,是最珍貴、最具觀賞價值的杜鵑種類。多生長於海拔2500米以上的高山上,喜溫涼、溼潤的氣候環境。 常綠杜鵑又稱高山杜鵑,數量也原地區。 落葉杜鵑共有99種,以滿山紅爲代表,生長在低海拔的地區,較易馴化引種。比利時杜鵑多育自落葉杜鵑。 有鱗杜鵑有190多種。葉小,生長在海拔3000米~4000米以上的高山上。分佈廣,往往成片生長,適合高海拔地區栽植。

中國常栽培的種類

毛鵑、夏鵑、西洋鵑、東鵑、春鵑、羊躑躅、迎紅杜鵑、馬銀花、雲銀杜鵑。杜鵑花屬約有900種,亞洲約產850種。其中,中國約有530種,除新疆外南北各小區均有分佈。新幾內亞、馬來西亞約有280種,幾乎全爲附生型 。此外,北美分佈有24種,歐洲分佈有9種,大洋洲分佈1種。杜鵑花屬種類多,差異很大,有常綠大喬木、小喬木,常綠灌木和落葉灌木。

常見的杜鵑品種

杜鵑 第9張
杜鵑 第10張
杜鵑 第11張
光柱迷人杜鵑 團花杜鵑 、多花杜鵑、 羊躑躅 、西昌杜鵑、 問客杜鵑 、杜鵑、大白杜鵑、大關杜鵑 、馬纓杜鵑 、雲南杜鵑、 長蕊杜鵑、 凹葉杜鵑 、白花杜鵑、馬纓杜鵑、迷人杜鵑、繁花杜鵑、露珠杜鵑、鏽葉杜鵑、雲南杜鵑、杜鵑、大白杜鵑。

稀少的杜鵑品種

白花杜鵑、羊躑躅、腺花杜鵑。

開花週期

在自然養殖條件下,春杜鵑花期大都在4~5月;夏杜鵑花期在5~6月間;春夏杜鵑花的花期在春夏鵑之間;花期可持續一月以上。

藥材性狀

【藥名】滿山紅。

【別名】串串紅、映山紅、迎山紅、山丹丹、東北滿山紅、金達來。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Folium Rhododendri daurici。

【歸經】肺經。

【功效】止咳;祛痰。

【考證】出自《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冊》。

【科屬分類】杜鵑花科。

【拉丁文名】Rhododendron simsiiPlanch.。

【主治】急、慢性支氣管炎。

【生態環境】生於山脊、山坡及林下酸性土壤上。

【採收和儲藏】秋、冬採,曬乾。

【資源分佈】分佈於黑龍江、吉林、內蒙古等地。

【不良反應及治療】臨牀上副反應輕微,但長期服用滿山紅可能對肝臟有一定影響,應予重視。

【功效分類】止咳藥。

【炮製方法】淨制:去雜質;切制:去雜質,用水溼潤。

【性味】辛;苦;性寒;小毒。

【中藥化學鑑定】薄層層析鑑別梫木毒素(見照山白項下)。

【藥材基源】爲杜鵑花科植物興安杜鵑的葉。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克,或浸酒。

杜鵑花毒性

杜鵑 第12張
杜鵑花毒性小,有毒成分主要爲JIN木毒素。中毒可產生唾液分泌、噁心、驚厥、呼吸困難、四肢麻痹、心律不齊,甚至攣縮。直接作用於心臟既能增加心臟收縮力,也能因對心臟有觸發活性而產生快速心律失常,以致抑制心臟跳動而死亡。

黃色杜鵑的植株和花內均含有毒素,誤食後會引起中毒;白色杜鵑的花中含有四環二萜類毒素,中毒後引起嘔吐、呼吸困難、四肢麻木等。

杜鵑的作用

1.杜鵑花花繁葉茂,綺麗多姿,萌發力強,耐修剪,根樁奇特,是優良的盆景材料。

2.園林中杜鵑最宜栽植在林緣、溪邊、池畔及岩石旁,或散植於疏林下。杜鵑也是花籬的良好材料,毛鵑還可經修剪培育成各種形態,杜鵑專類園極具特色。

3.杜鵑花可藥用,有些亦可食用。映山紅的花味酸無毒,可生食;大白杜鵑、粗柄杜鵑的花至今是滇中人民的優美蔬菜;用羊躑躅的枝、葉、花浸泡漚制,可作殺蟲農藥;興安杜鵑等,可製藥。

4.有些種類的樹皮、樹葉含豐富的蘸質,可提取栲膠;

5.杜鵑花的木材緻密堅硬,可作爲農具、手杖及雕刻之用。

6.果亦作藥用,在印度用作治療膿腫、潰瘍、腫瘤、皮膚病、痔瘡、發疹、風溼、支氣管炎等症。

7.作爲花卉的陪襯,杜鵑花的枝葉作用沒有被人重視,實際上是一種天然的染料。

繁殖技術

可用播種、扦插、嫁接及壓條等方法繁殖。

栽培管理

杜鵑 第13張
常用播種、扦插和嫁接法繁殖,也可行壓條和分株。播種,常綠杜鵑類最好隨採隨播,落葉杜鵑亦可將種子貯藏至翌年春播。氣溫15~20℃度時,約20天出苗。扦插,一般於5~6月間選當年生半木質化枝條作插穗,插後設棚遮蔭,在溫度25℃左右的條件下,1個月即可生根。西鵑生根較慢,約需60~70天。嫁接,西鵑繁殖採用較多,常行嫩枝劈接,嫁接時間不受限制,砧木多用二年生毛鵑,成活率達90%以上。野生杜鵑和栽培品種中的毛鵑、東鵑、夏鵑可以盆栽,也可在廕庇條件下地栽。西鵑全行盆栽,培養土多用黑山土,用泥炭土、黃山土、腐葉土、松葉土及煤渣、鋸末等配製的培養土,只要pH值在5.5~7.0之間,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質,均可使用。上盆一般在4月或11月進行。杜鵑花根系擴展緩慢,l~2年生宜用3寸盆,3~4年生用4寸盆,每隔3~5年換盆1次,同時修整根系。澆水,要根據天氣情況、植株大小。盆土乾溼及生長髮育需要,靈活掌握,水質忌鹼性,用自來水時,最好在缸中存放1~2月。4月中旬出房,正值生長旺期,需水量大;梅雨季節,要防積水;7~8月高溫季節,蒸發量大,要隨幹隨澆,午間、傍晚還 要往地面、葉面噴水降溫;11月上旬進房,若室內加溫,生長仍旺,需水仍大,尤其開花抽梢之際,需水更多;若室內不加溫則生長緩慢,3~5日澆一次水即可。要薄肥勤施。2~4年生苗,爲加速植株成型,常通過摘心、摘蕾來促發新枝。植株成型後,主要是剪除病枝、弱枝及重疊紊亂的枝條,均以疏剪爲主。

養護要點

一、環境條件

溼潤、酸性土、溫暖,是杜鵑花最喜歡的環境,暴曬、旱澇、濃肥,是杜鵑花最怕的生長環境。土培養杜鵑花土一定要用通氣性好的、腐殖質豐富pH值爲5.5~6.5的酸性土壤。爲了保持杜鵑盆土的酸性,平時應適當施些礬肥水,或水中加入少許硫酸亞鐵施用。杜鵑花在換盆時在盆土中加入適量緩釋肥,杜鵑花園藝生產中常採用此肥料,既省事了又清潔了,因此植杜鵑也就葉茂花豔了。

二、盆土要求

杜鵑 第14張
杜鵑花性喜疏鬆、通透性強、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質的酸性土壤, PH 值爲 5.0~6.0 。如用粘土或鹼性土,百難活一。特別是夏鵑和洋鵑,非山土不可。山土還要加以改造,通常採用 3 種配製的培養土。 (1) 山土 7 份、乾薹草屑 1 份、幹腐葉土2 份,乾肥1 份混合配製。 (2) 山皮土 ( 表土 )3 份、馬糞3 份,落葉雜草3 份、人糞尿1 份分層堆制,經過 1~2 年後過篩備用。 (3) 山土 3 份、腐葉土3 份、園土 4 份、砂土 2 份混合配製,並每盆加入 50 克麻醬渣、骨粉。

三、花盆選擇

栽培杜鵑花的花盆,可根據用途,一般選用泥盆和紫砂盆二種。泥盆通氣透水性好,有利於根系生長,花木生產單位栽培都用此盆。成型的杜鵑花,特別已造型的杜鵑花,爲供室內外陳設,一般栽於美觀古雅的紫砂盆中,紫砂盆質地細膩,色彩豐富、造型美觀,可增加觀賞價值。紫砂盆通透性能不及泥盆,在種植時,應在四周盆壁墊以碎瓦片 ( 舊瓦片) 這樣利於排水。選盆的大小要視植株年齡,一般 4~6 年生植株用 5 寸盆; 7~10 年生植株用 6 寸盆; 11~15 年生殖株用 8 寸盆。

四、改善水質

澆杜鵑花最好使用雨水,其次用河水、池塘水。如用自來水,宜把水存放 1~2 天,讓氯氣揮發掉再使用。用時加 0.2%硫酸亞鐵,生長季節每 7~10 天澆 1 次,經常使用,確保土壤呈酸性。

五、肥水管理

杜鵑性喜陰溼,不宜過幹。開花期間尤需更多水分。

杜鵑花冬季杜鵑花已進入休眠期,需水量不多,一般每隔 4~5 天澆水 1 次,宜在晴暖天中午前後進行。具體可視盆土乾燥情況適量澆水。 3 月間,杜鵑花髮根萌芽,需水量隨之增加。夏鵑生長髮育稍遲,澆水量應少於春鵑。一般每隔 2 天在上午適量澆水 1 次。 4~6 月杜鵑花陸續開花,枝葉也開始抽發,需水量較大,一般應在每天早晨或傍晚澆水 1 次。 7~9 月上旬高溫乾燥季節,早晚各澆水 1 次,水量不宜過多,並在中午在葉面和地面噴水,以保持溼潤的環境。從 9 月中旬至 11 月,天氣逐漸轉涼,爲杜鵑花生長適應期,爲防抽出秋梢,增強越冬抗寒力,澆水量應適量減少。一般隔日清晨澆水 1 次,保持溼潤即可。杜鵑花比較喜肥,一般採用腐熟的餅肥、魚粉、蠶豆或紫雲英等經腐爛後摻水澆灌,忌用人糞尿。出房後至花蕾吐花前,每隔 10天施1次薄肥,濃度爲 15% ,共施 2~3 次,促使老葉轉綠,萌發新根。花謝後,爲了促使發枝長葉,就在5月中旬至7月上旬施肥 5~6 次。如連續下雨,可施乾肥。進房前,杜鵑花的生長即將停止前,應施肥 1~2 次。

六、室外遮蔭

杜鵑 第15張
在出房前到開花前宜多見陽光;開花期間,中午要進行短時間遮蔭,透光率 60% ;在6月到7月上旬的梅雨期間,正是杜鵑花抽葉發枝期,應儘可能多見陽光。但遇強烈陽光,上午9時至下午4時還應遮蔭,以防灼傷新葉。 7月中旬到9月上旬,每天上午8時至下午5時要遮蔭,防止烈日照射。9月以後的秋季生長期可縮短遮蔭時間,一般可在上午10 時至下午4時遮蔭,10月以後宜多見陽光。 後進行整形,剪去徒長枝、病弱枝、畸形枝、損傷枝。

七、整形修剪

杜鵑花生長較緩慢,一般任其自然生長,只在花後進行整形,剪去徒長枝、病弱枝、畸形枝、損傷枝。

八、扦插繁殖

杜鵑的繁殖,可以用扦插、嫁接、壓條、分株、播種五種方法,其中以採用扦插法最爲普遍,繁殖量最大;壓條成苗最快,嫁接繁殖最複雜,只有扦插不易成活的品種才用嫁接,播種主要用培育品種。採用扦插繁殖,扦插盆以20釐米口徑的新淺瓦盆爲好,因其透氣性良好,易於生根。可用20%腐殖園土、40%馬糞屑、40%的河沙混合而成的培養土爲基質。扦插的時間在春季(5月)和秋季(10月)最好,這時氣溫在20~25℃之間,最適宜扦插.扦插時,選用當年生半木質化發育健壯的枝梢作插穗,用極鑷利的媳按刀;帶節切取6~10釐米,切口要求平滑整齊,剪除下部葉片,只留頂端3~4片小葉。購買維生素B12針劑1支,打開後,把扦插條在藥液中蘸一下,取出晾一會即可進行扦插。插前,應在前一天用噴壺將盆內培養土噴潮,但不可噴得過多,到第二天正好嘲潤,最適合扦插。插的深度爲3~4釐米。插時,先用筷子在土中攢個洞,再將插穗插入,用手將士壓實,使盆土與插穗充分接觸,然後澆一次透水。插好後,花盆最好用塑料袋罩上,袋口用帶子紮好,需要澆水時再打開,澆實後重新紮好。扦插過的花盆應放置在無陽光的直曬處,扦插的盆土10天內每天都要噴水,除雨天外,陰天可噴1次,氣候乾燥時宜噴2次,但每天噴水量都不宜過多。10天后仍要經常注意保持土壤溼潤。4~5星期內要遮蔭,直至萌芽以後纔可逐漸讓其接受一些陽光。一般約需2個月後生根。此後只需要在中午遮蔭2~3小時,其餘時間可任其接受光照,以利在其光合作用中自行製造養分。

九、園林用途

杜鵑花花繁葉茂,綺麗多姿,萌發力強,耐修剪,根樁奇特,是優良的盆景材料。園林中最宜在林緣、溪邊、池畔及岩石旁成叢成片栽植,也可於疏林下散植。

十、光照溫度

杜鵑花抽葉發枝期。應儘可能多見陽光,但遇強烈陽光,上午9時至下午4時還應遮陰,以防灼傷新葉。夏季每天上午8時至下午5時要遮陰,9月以後可縮短遮陰時間,10月以後宜多見陽光。杜鵑花在20℃左右生長最旺盛,30℃以上停止生長,處於休眠狀態。長期在0℃以下就會凍死。冬季一定要採取保溫措施,溫度在15℃以上爲最佳。

盆景製作

杜鵑 第16張
杜鵑花的繁殖可用壓條、扦插、分株、嫁接等方法。也可用生長多年,根幹古雅奇特的杜鵑老樁製作盆景,多在秋末冬初或春季花謝前挖掘移栽,移栽時多帶宿土,對主幹和主根要進行適當修剪,剪除影響造型的枝條,多留側根和鬚根,對大的枝幹則要仔細審視,確定造型不需要後再將其去掉。先栽在瓦盆或地下養坯,土壤宜用排水良好的沙質土壤,秋末冬初挖的樁子栽後用沙土將其全部埋起來,僅露出少許的枝幹,澆透水後罩上塑料袋保溫保溼;春季挖的樁子也要埋入土中。栽後保持土壤溼潤而不積水,等植株活穩發芽後再逐漸除去樹幹部位的沙土。養坯過程中應經常向葉面及樹幹噴水,以增加空氣溼度,但根部不要過溼,特別要避免積水,否則會造成爛根,夏季注意遮光,以防烈日暴曬。杜鵑花可製作成直乾式、斜乾式、曲乾式、雙乾式、多幹式、露根式、懸崖式、附石式、水旱式等多種形式的盆景。對於扦插、壓條等方法繁殖的幼苗可在生長3~4年後逐年進行造型,造型時間多在春季萌芽前或夏、秋的生長季節進行,方法以修剪爲主,蟠扎爲輔,造型時應遵循先粗後細的原則,對主幹、主枝進行適當蟠扎,其他枝條則以修剪的方法使之成型,由於杜鵑花枝幹比較脆弱,容易折斷,操作時應小心謹慎。在生長季節若枝條出現一些斷裂,可在傷口處抹上黃泥,外包塑料薄膜,很快就會癒合恢復。而杜鵑花老樁則要靠修剪成型,但對某些枝條也可進行適當蟠扎。爲提高觀賞性還可用生長多年、枝幹較粗、形態優美的毛白杜鵑老樁做砧木,以品種優良的杜鵑花做接穗,用靠接或切接的方法進行嫁接。還可根據樹樁的情況,逐漸去掉部分泥土,將根部提出土面,使其懸根露爪,古樸遒勁。

花期控制

若想春節見花,可於1月或春節前20天將盆花移至20℃的溫室內向陽處,其他管理正常,春節期間可觀花。若想“五一”見花,可於早春萌動前將盆移至5℃以下室內冷藏,4月10日移至20℃溫室向陽處,4月20日移出室外,“五一”可見花。因此,溫度可調節花期,隨心所願,四時開放,另外,花後即剪的植株,10月下旬可開花;若生長旺季修剪,花期可延遲40天左右;若結合扦插時修剪,花期可延遲至翌年~2月。因此,不同時期的修剪,也影響花期的早晚。

病蟲害防治

紅蜘蛛。可用40%樂果1500~2000倍液、58%風雷激乳油1500~2500倍液等噴殺。

軍配蟲(梨網蝽)。可用50%殺螟鬆1000倍液噴殺。

茶蓑蛾(袋子蟲、袋蛾)。可用90%敵百蟲2000倍液噴殺。

茶長卷葉蛾(粘葉蟲)。可用黑光燈誘殺成蟲,用20%滅幼脲懸浮劑8000倍液、20%多蟲畏2000倍液等噴殺幼蟲。

杜鵑 第17張
立枯病。多數發生在苗牀上,爲害時使幼苗從根到根頸部位變爲褐色,以後變爲深褐色,嚴重時,韌皮部腐爛,木質部外露,根呈黑揭色腐爛,使幼苗地上部葉片枯黃甚至全株死亡,但不倒伏。發生此病,大多是幼苗種植過密、通風不良或苗牀過溼所引起。爲防治此病,必須先做好苗牀通風透光,高溫季節做好遮陽工作;同時注意不要過多澆水而使土壤過溼。如果苗牀土壤先用50%克菌丹500倍液消毒則效果更好。

葉斑病。杜鵑花的葉斑病是常見的病害。爲害初期葉上產生縈紅色小的斑點,後期病斑中部呈灰白色。上着生小黑點使葉片脫落。這種病在西洋鵑上一年發生3次x月中旬、9月上旬和10月上旬是發病高蜂時期。冬季,西洋鵑進人室內養護後,只要溫度合適也會繼續發生。葉斑病總的以梅雨和熱帶風暴季節發病嚴重。如果能在花後的5月至8月下旬間每隔2周噴施1次70%託布津1倍液或20%粉鏽寧4000倍液或50%代森錳鋅500倍液,可以控制此病的發展。

失綠病 。杜鵑的失綠病常使其綠葉均勻地褪去綠色,葉色變淺。先是嫩葉缺綠,葉肉變黃。嚴重時葉片變白,葉脈也變黃,葉片兩側中部或葉尖出現焦褐斑等壞死組織,逐漸擴大使葉片脫落。此病的發生主要是土質喊性缺鐵而引起。出現此症狀時,及時對植株噴施0.2%~0.5%硫酸亞鐵溶液,效果比直接施人土中更好。

尺蠖。可用黑光燈誘殺成蟲,用20%菊殺乳油2000倍液、25%鋒芒乳油800~1000倍液等噴殺幼蟲。

褐斑病。可用70%甲基託布津1000倍液、65%代森鋅600~800倍液等噴灑.每隔5~7天噴一次。視病情連噴3~5次。

根腐病。注意加強栽培管理,需保持土壤溼潤、疏鬆,忌積水,發病初期用12%綠乳銅乳油800~1000倍液或綠亨一號3000倍液灌根,每週灌一次,連續澆灌2~3次,發病嚴重時應及時將植株從土中挖起(盆裁或盆景應及時翻盆換土),洗去根部泥土,剪除發病的根系,然後用12%松脂酸銅乳油600倍液,或綠亨二號800倍液,或50%根腐靈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浸泡植株根部30分鐘,再用清水沖洗根部,然後用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800倍液,加適量細紅(黃)土,攪拌成濃稠泥漿,進行蘸根待栽,地栽應重新挖穴鬆土(盆栽和盆景應換用疏鬆的新培養土),並用50%根腐靈600倍液或50%殺菌王水溶性粉劑1000倍液、綠亨一號3000倍液、12%綠乳銅乳油600倍液等,進行澆土(培養土)消毒,然後再栽種植株,栽後每週葉面噴灑一次12%松脂酸銅乳油1000倍液或50%根腐靈可溼性粉劑800倍液、綠亨二號600~800倍液、70%錳殺菌可溼性粉劑600~800倍液等殺菌劑,最好兩種或兩種以上交替使用,連續噴3~5次。

葉腫病(餅病)。加強栽培管理,注意環境通風、透光,發現病葉、病梢應及時徹底摘除,並及時銷燬,在春季發芽前用1波美度石硫合劑噴灑植株一次,在展新葉期間用0.5波美度石硫合劑或1%波爾多液,葉面噴灑2~3次,每隔7~10天噴灑一次。

杜鵑花花語

杜鵑 第18張
(1)永遠屬於你。

(2)代表愛的喜悅。據說喜歡此花的人純真無邪。杜鵑花的箴言是當見到滿山杜鵑盛開,就是愛神降臨的時候。

(3)白色:被愛的欣喜。

(4)“節制”。最大的原因就是,它只在自己的花季中綻放,即使杜鵑總是給人熱鬧而喧騰的感覺。而不是花季時,深綠色的葉片也很適合栽種在庭園中做爲矮牆或屏障。

本文鏈接:https://www.hhbky.com/yanghua/zhiwuzhishi/164465.html

Copyright © 2012-2020 花卉百科園 All right reserved.

文字美圖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內容由網友提供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