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花卉百科園 > 養花 > 植物知識 > 怎樣防治苗木立枯病
手機版

怎樣防治苗木立枯病

來源:花卉百科園 閱讀:1.05W 次

立枯病,俗稱死苗。病原爲立枯絲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屬半知菌亞門真菌。有性階段爲絲核薄膜革菌pellicularia filamentosa (pat.)rogers,不多見。

怎樣防治苗木立枯病

主要寄主:黃瓜、西瓜、甜瓜、冬瓜等葫蘆科植物及+字花科、茄科、豆科等植物

危害部位:莖基部

爲害症狀

多在牀溫較高或育苗中、後期發生,爲害幼苗、大苗。

(1)幼苗莖基部起初出現橢圓形或不整形暗褐色病斑,有的病苗白天萎蔫、夜間恢復,病斑逐漸凹陷。

(2)溼度大時可看到淡褐色蛛狀黴,但不顯著。病部不長白色棉絮狀黴,這-點也不同於猝倒病。

(3)立枯病病斑擴大後可繞莖-周,甚至朩質部外露,最後病部收縮乾枯,葉片萎蔫不能恢復原狀,幼苗乾枯死亡。

(4)地下根部皮層變褐色或腐爛,但不易折倒,病部具輪紋狀或淡褐色網狀黴層。

診斷要點:

-是發病時間立枯病多發生在苗期中期或中後期(4片葉以上);ニ是立枯病病苗直立枯死,不倒伏;三是拔起病苗時,立枯病有淡褐色蛛絲黴。

侵染循環

(1)立枯病菌以菌絲體或菌核在土壤中或病組織上越冬,腐生性較強,-般在土壤中可存活2~3年。

(2)在適宜的環境條件下,病菌從傷□或表皮直接侵入幼莖、根部而引起發病。

(3)此外還可通過雨水、流水、農具以及帶菌的堆肥傳播爲害。

發病條件:病菌在病葉上越冬越夏,在適合條件下產生孔子囊。在5-30攝氏度孢子囊均可萌發,但溼度要求在83%以上。也就是霜黴病菌的萌發和侵入,葉面上必須有水滴或水膜存在,並持續3小時以上,否則不能侵入。最適侵入溫度爲16-24攝氏度,低於15攝氏度或高於30攝氏度時病害發生不利。病葉由下向上發展,嚴重時除頂端新葉外,全株大部分葉片枯死。

發生特點

栽培因素:幼苗生長衰弱、徒長或受傷,易受病菌侵染。當牀溫在20攝氏度-25攝氏度時,溼度越大發病越重。溫暖多溼,播種過密,澆水過多,造成牀內悶溼,不利幼苗生長,都易發病。多在牀溫較高或育苗後期發生。#p#分頁標題#e#

防治方法

1.農業防治 牀苗排溼降溫,加強通風,增加光照。

2.物理防治 用55攝氏度溫水浸種子15分鐘。

3.藥劑防治 (1)每平方米苗牀土壤用土壤消毒散6克加細土地5千克,拌勻後下墊上蓋。(2)噴酒銅銨合劑(用硫酸銅和碳酸氫銨1∶5.5的比例,研成細末混勻密閉24小時)400倍液,或70%代森錳鋅500倍液,或75%百菌清600倍液,或用25%瑞毒黴1000倍液,或64%殺毒礬500倍液,或70%敵克鬆1000倍液、3.2%惡甲水劑300倍液或15%惡黴靈水劑450倍液或20%甲基立枯磷乳油1200倍液、72.2%普カ克水劑400倍液,每平方米2~3升噴淋。溼度過大可用乾土或撒草朩灰吸溼。

立枯病與猝倒病的區別

-是發生時間不同,立枯病-般在幼苗生長-段時間後發生;猝倒病多發生在幼苗前期,以剛出土的幼苗發病較多。ニ是病狀不同,立枯病發病產生暗褐色病斑,逐漸凹陷,病部縊縮,繞莖-周時植株站立枯死,病程較長。猝倒病在幼苗出土前可引起爛種,出土後病根或莖基部產生水漬狀病斑,幼葉尚爲綠色時,幼苗即萎蔫猝倒死亡,病程較短。三是病徵不同,溼度大時拔起病苗,立枯病部可見淺褐色蛛絲網狀黴,猝倒病是白色絮狀物。

本文鏈接:https://www.hhbky.com/yanghua/zhiwuzhishi/113896.html

Copyright © 2012-2020 花卉百科園 All right reserved.

文字美圖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內容由網友提供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