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花卉百科園 > 花語大全 > 農林牧漁 > 河豚 河豚百科
手機版

河豚 河豚百科

來源:花卉百科園 閱讀:9.23K 次

河豚,是魨形目魨科暖水性海洋底棲魚類。河豚全身長滿毛刺;上下頜牙齒連接在一起;皮堅韌厚實;口小頭圓;背部黑褐色;腹部白色;眼睛平時藍綠色,會隨着光線變化而變色。河豚又名氣泡魚、魨魚、大玉斑、烏狼等,在廣東一帶稱乘魚、雞泡、龜魚,中國河北附近稱臘頭。河豚因其常見在江中,外形似豚,因此得名。

河豚分佈於中國沿海和北太平洋西部。河豚多生活在海中,部分淡水也有。每年清明節前後河豚從大海遊至長江中下游;當受到威脅時,其會吞下水或空氣使身體膨脹成多刺的圓球,使其天敵很難下嘴;遊動緩慢。河豚以蛤蜊、牡蠣、海膽等爲食。河豚於春季產卵。

河豚 河豚百科

形態特徵

河豚體呈圓筒形,向後漸狹,體裸露無鱗或全身長滿毛刺,背鰭一個,無鰭棘,與臀鰭相對;皮堅韌厚實,無腹鰭,尾鰭截型或圓形或新月型;口小頭圓;上下頜牙齒連接在一起;背部黑褐色;腹部白色;眼睛平時藍綠色,會隨着光線變化而變色;體色及花紋隨種類的不同而異。河豚又名氣泡魚、魨魚、大玉斑、烏狼等,在廣東一帶稱乘魚、雞泡、龜魚,中國河北附近稱臘頭。河豚因其常見在江中,外形似豚,因此得名。

棲息環境

河豚是江海洄游習性的底棲魚類。

生活習性

河豚遊動緩慢,每年清明節前後河豚從大海遊至長江中下游;生性膽小而貪婪,當受到威脅時,其食道結構特殊,向前腹側及後腹側擴大成囊,遇敵害時能吸入水和空氣,使胸腹部膨脹如球,浮於水面,被捕獲後,雖離水亦能吸氣膨脹,使其天敵很難下嘴,發出咕咕的聲音。少數種類生殖季節溯河進入江河產卵,如暗紋東方可沿長江上溯至洞庭湖產卵,也可在長江及通江湖泊中定居,是中國重要的魚類資源,主要生活在水的中層或底層,是江海洄游習性魚類。河豚食性較雜,主要以蛤蜊、牡蠣、海膽等爲食。

分佈範圍

河豚分佈於中國沿海和北太平洋西部,在世界各地分佈較廣,多生活在海中,部分淡水也有。河豚在中國的溫帶、熱帶、亞熱帶海區,主要分佈在黃海、渤海、東海、南海以及近海江河中。

繁殖方式

產卵期

河豚於春季產卵。

人工養殖

利用河豚魚池塘進行海水立體生態養殖,就是將原有河豚魚養殖池塘進行曝曬、消毒肥水處理,利用池塘進行河豚魚的養殖,在此基礎上套養南美白對蝦和毛蚶底播養殖,通過魚、蝦、毛蚶的混養可使水質得到改良,一方面魚蝦的殘餌和糞便可作爲藻類的肥料,起到肥水的作用,另一方面毛蚶通過過濾海水又淨化了水質。利用品種共生互利的關係,減少化肥、魚藥的使用,爲社會提供安全的水產品,提高池塘養殖產值。主要技術要點如下:

準備工作

養殖場環境要求

養殖場的環境應符合相應的規定,養殖水源水質應符合國家《漁業水質標準》的規定。

池塘選擇

水源充足,水質良好,排灌方便,交通便利,保水性能好的池塘。

池塘曝曬鬆土

河豚魚養殖結束後,將池塘的水全部排幹,封好進排水閘門,進行曬池。到3月份用推土機帶犁進行鬆土,鬆土深度15~20cm。

消毒

消毒在3月下旬進行,用生石灰1125kg/hm2,將大塊打碎,用水溶化,全池潑灑。

進水、肥水

4月中上旬進水,水深30cm左右,施經過發酵的有機肥(雞糞)75~120kg/hm2,無機肥(尿素)30kg/hm2,進行肥水。5d後視水色情況再追肥一次,有機肥60~90kg/hm2,無機肥22.5kg/hm2。施肥量及次數可根據水肥瘦情況隨時調整。至放苗前水深至1m。每次進水時進水口要放置60目篩絹網清除雜魚或魚卵,中後期篩絹網可以用30目。

苗種放養

苗種的選擇

選擇規格1cm的蝦苗,蝦苗要求體型肥壯,形態完整、無損傷與畸形、反應敏捷、逆水能力強、體色正常、胃腸食物飽滿。河豚魚規格300g/尾,河豚魚要求規格整齊、體質健壯、體表無損傷。毛蚶規格150~200只/kg,要求顆粒均勻、色澤鮮豔、無寄生物、無錯殼的天然海捕蚶苗或人工孵化苗。

苗種消毒

放養前苗種應消毒,用藥符合NY5071(無公害食品漁用藥物使用準則)要求。

消毒方法:河豚魚和毛蚶用0.7mg/L的高錳酸鉀水溶液浸泡5~8min。蝦苗用20~30mg/L聚維酮碘(含有效碘1%)浸泡10~20min。同時剔除病苗、傷殘苗。操作時水溫溫差控制在3℃以內。

放苗時間

毛蚶、河豚魚在4月下旬,南美白對蝦在5月上旬。這一階段池中單細胞藻類繁殖起來,基礎餌料比較充足,池中水溫、鹽度等理化因子比較穩定。氣溫也較適合苗種的運輸,是放苗的最好時間。

放養密度

放養南美白對蝦蝦苗90000尾/hm2,河豚魚1500條/hm2,毛蚶450kg//hm2。放苗時間選擇在晴天上午進行,放養時水溫20℃,PH7.5~8.5,水深1m以上。

放苗方法

毛蚶苗用小船沿池塘全池底播;河豚魚放苗是將裝在網袋中的單個魚種(避免魚種互相撕咬)直接放在池塘水中;南美白對蝦蝦苗是將苗袋放在池塘水中浸泡3~5min,使袋內水溫與池中水溫相差不到1℃然後打開苗袋,將蝦苗緩慢倒入池水中。

餌料與投餌

餌料

毛蚶苗無需投餌,蝦苗後期適當投喂一些配合餌料。河豚魚主要投喂鮮活或冷凍的小雜魚,適當搭配一些配合餌料。配合餌料符合NY5072(無公害食品漁用配合餌料安全限量)規定;餌料原料符合相關的質量安全標準。小雜魚要求新鮮,不投喂腐敗變質雜魚。

投餌

日投餌量:蝦苗放養初期,蝦苗個體小,30~40d內無須投餌,後期隨着蝦個體加大可適當投喂一些配合餌料,日投餌量佔體重1%~2%。河豚魚放養後應及時投餌,前幾天應少投,佔體重的1%~2%即可,隨着魚種的正常攝食逐漸加至7%~8%,養殖中後期隨河豚魚個體增大,應加大投餌量,日投餌量佔體重4%~5%。此外投餌量的多少應根據季節、天氣、水質和魚蝦的攝食強度進行調整。毛蚶由於無需投餌,視池水的肥瘦情況定期追肥。

日投餌次數:每天2次,上午8:00、下午16:00各投喂一次。上午投喂量佔40%,下午佔60%。每次投餌持續時間20~40min。

病害防治

堅持預防爲主、防治結合的原則。以預防爲主。一般每10~15d潑灑0.3~0.5g/m3二溴海因或溴氯海因,15~20g/m3的生石灰等常規消毒劑。預防病害發生。

日常管理

每日填寫“水產養殖生產記錄”定時測量水溫、PH值、鹽度並做好記錄。

巡塘

每天早晚巡塘2次,觀察魚蝦攝食情況、水溫、水質變化。發現情況及時妥善處理。尤其是陰雨天,要避免因水中鹽度變化幅度過大造成魚蝦或毛蚶死亡。

水質管理

前期管理:4月下旬~6月下旬水溫回升較慢,單胞藻繁殖也較慢,此階段應多進水少排水,7~10d可肥水一次。施有機肥45~75kg/hm2。

中期管理:進入7月上旬,主要是調好水質。將原有池水換掉70%以上,7月中旬至8月中旬爲高溫季節,此階段應多進水少排水,將水位加至最高。

後期管理:進入8月下旬以後,是毛蚶、蝦、河豚魚生長的第二個適溫期,此階段要求大排大灌,管好水質。

疾病防治

做好防病治病工作是越冬成敗的關鍵,越冬是河豚養殖最關鍵的一個環節,越冬時間從11月至次年5月。一般經一年半時間的養殖能達到上市要求。進入越冬棚的河豚先要進行魚體消毒,可用3%的食鹽水浸洗10~20分鐘,越冬期間主要有以下一些病害:

細菌性疾病

用0.5mg/L的強氯精全池潑灑。

腸炎病

可在餌料中加入食鹽進行預防和治療。

寄生蟲病

用0.5mg/L晶體敵百蟲全池潑灑。

主要價值

藥用價值

河豚有滋補肝腎、祛溼止痛的功效,主治皮膚瘙癢、疥癬。

營養價值

河豚魚肉味腴美,鮮嫩無刺,蛋白質含量高達28.2%,營養價值較其它魚類更爲豐富,長期以來作爲一種名貴魚類而蜚聲中外。中國早在2000多年前就將河豚作爲美味珍品,民間素有“不吃河豚,焉知魚味?吃了河豚,百味皆無”和“拼死吃河豚”的說法。古代詩人蘇東坡頗愛吃河豚,對河豚曾有“值得一死”之說,梅俞也曾稱頌道“春洲生荻芽,春岸飛楊花,河豚於此時,貴不數魚蝦”。

據測定,100g河豚魚肉中蛋白質含量高達18.7g,而脂肪含量僅爲0.26g,是魚類中脂肪含量最低的一種。此外,河豚魚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1、維生素B2以及硒、鋅等多種有益的微量元素,是一種高蛋白、低脂肪、營養豐富的水產品。楊興麗等通過對池養暗紋東方魨含肉率及肌肉營養成分分析後得出,池養暗紋東方魨含肉率平均爲38.75%;肌肉中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分別爲21.06%和1.01%;17種氨基酸總含量19.78%,其中7種必需氨基酸的總含量爲9.05%,佔氨基酸總含量的45.75%。而且暗紋東方魨的鮮味氨基酸(穀氨酸、天冬氨酸、丙氨酸、甘氨酸)含量爲7.05%,高於其他淡水魚類,故其味道非常鮮美。

但由於河豚魚肝臟中存在高毒性的河豚毒素,因此,對有毒河豚魚肝資源的開發利用必須以可靠的去毒工藝和安全的提取方法爲前提。

食用價值

河豚帶有肉刺的魚皮豐腴鮮美,入口即化,野生河豚香味撲鼻,鮮美無比,但其肝臟、魚子、血液等有劇毒,食後易中毒致死。河豚與鰣魚、刀魚並稱爲“長江三鮮”。“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萎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寫的就是陽春三月,正是河豚上市、人們爭相吃河豚的季節。

在日本和韓國,河豚魚主要被加工成各式料理,直接食用。下關是全日本最有名的河豚魚生產、加工、銷售、觀光的地區。日式河豚料理主要有:生魚片、火鍋、天婦羅、皮刺、烤物、鰭酒、白子酒、生酒、骨酒等。韓國的河豚料理與日本較爲接近,但韓式河豚料理的調料是以辣椒爲主,吃來別有一番風味。其生魚片的拼式也獨具韓國的特色,現今河豚魚在韓國的銷售量也可以和日本媲美。在中國,河豚魚主要被加工成鹽乾製品,大部分用於出口。以中國福建省爲例,2002年進入福建的海捕河豚魚產量在60000噸以上,其中40%用於生產河豚魚烤魚片,30%出口至日本、韓國。河豚魚體內富含膠原蛋白,可以使皮膚增白,增彈;河豚魚肝臟中的噸噸X是一類海洋生物活性物質,具有麻醉、止疼、抗腫瘤之功效;河豚魚精巢中含有一種天然活性成分——魚精蛋白,對人體內腫瘤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醫療價值

河豚毒素是從河豚魚內臟中提取的一種生物鹼類物質,在醫學上有重要的醫療價值,價格昂貴,每克售價高達五六十萬元人民幣。現已證明,河豚毒素包括有河豚素、河豚酸、河豚卵巢毒素和河豚肝臟毒素,是自然界最劇烈的毒素之一,其毒性相當於氰化鉀的1250倍,能在短時間內引起中樞神經系統麻醉。若人們處理河不當或誤食,即會引起中毒甚至死亡。河豚毒素在醫療上常作爲一種高級麻醉和鎮痛藥物,對神經痛、肌肉關節疼痛、皮膚炎症、胃腸痙攣、哮喘、晚期癌症等疾病均有顯著療效。據廣西的一家研究所研究報道,河豚毒素還是一種戒毒良藥,連續注射5日極微量的河豚毒素後可戒除毒癮。

經濟價值

河豚魚除具有較高的食用價值和醫療價值外,其魚皮有良好的韌性和美麗的花紋,是上等皮革製品原料,也用於建築、火柴、加工等工業;魚膽可提取牛磺酸等生化試劑,臨牀上有明顯的抑制真菌的作用,可作爲燙傷及癬用藥;精巢可提取精氨酸,臨牀上可抵消肝素的抗凝作用,卵巢、腸、鰓、血液等廢棄物還可用來製作肥料和殺蟲劑。河豚經處理後可製成凍魚片或罐頭食品,肝可提取豚肝油,精巢可制魚精蛋白,骨可制魚粉,皮可制魚皮膠。

河豚魚味道鮮美,質地鮮嫩,營養豐富,生食、熟食皆宜。近年來,中國海捕和養殖河豚魚的總產量穩步提高。據統計2000~2003年,中國海捕河豚魚年產量約爲6~8萬噸,主要品種是棕斑腹刺魨、暗鰭腹刺魨、黃鰭東方魨以及黑鰓兔頭魨。

中國河豚魚養殖經過10多年的發展,現已初具生產規模。養殖地區主要集中在遼寧、河北、山東、江蘇、廣東等沿海的10個省份。養殖種類主要是紅鰭東方魨、假睛東方魨、暗紋東方魨、菊黃東方魨。2003年全國河豚魚養殖產量爲11545噸,其中淡水養殖和海水養殖產量分別爲1404噸和10141噸。中國以有溯河產卵習性的暗紋東方最受羣衆喜愛,價格最昂貴,高達1000元/kg~3000元/kg。[1-2]除了國內試點單位消費的極少一部分河豚魚外,70%~80%的產品出口到日本、韓國。

河豚魚是一種有毒的特殊魚類,長期以來一直未作爲經濟魚類從事大量生產與捕撈,僅在中國長江下游一帶才捕撈食用,因此無法正確統計中國河魚的全部產量及資源量。據估計,中國五六十年代河豚魚資源較爲豐富,魚產量約在10000噸以上,其中黃海北部、渤海和黃海中南部各產約2000噸,東海產1000噸左右。但從60年代中後期開始,由於日本對東方需求量日益增多,同時南朝鮮也加強了捕撈東方的強度,由於過渡捕撈使東方日益衰退。日本1974年在黃海、東海捕撈的東方產量曾達到10500噸,近年來產量降爲2500噸左右。中國河豚魚出口量約爲1800噸,估計產量在2000t~3000噸。總的來說,由於捕撈強度的逐步加大、水體環境的污染以及內河閘壩的阻隔,河豚魚資源量不容樂觀。以地處長江下游盛產河豚魚的江蘇省爲例,據統計1954年長江河產量達1000噸,1973年產量已不足50噸,到90年代長江河估計僅10餘噸。長江河豚魚資源已近枯竭,但在不進行捕撈生產的海域和河流,其資源量仍然相當豐富。中國除長江下游的江陰、張家港、靖江、鎮江、揚州等地將河豚魚作爲經濟魚類食用及中國黃海和東海部分海域進行捕撈作爲出口外,其它地方一般禁止銷售與食用,即使捕撈上來也只是將其深埋地下作爲肥料或丟入海中,造成了河豚魚資源的極大浪費。中國河豚魚資源因地方習俗的差異開發利用狀況也大不一樣,長江流域、黃海、東海一帶的河豚魚常被作爲經濟魚類進行捕撈生產,長江流域主要作爲食用魚類,而黃海、東海主要用於出口創匯。經濟價值較高的品種有暗紋東方、弓斑東方、紅鰭東方、假晴東方等,而其他地方特別是南海的東方資源則幾乎未加利用。總之,中國對河豚魚資源有了一定程度的開發利用,但尚處於起步階段,資源的利用僅限於食用及出口上,綜合利用較差。

隨着人民物質生活的提高,河豚資源的合理利用越來越受到重視,河豚魚去毒技術的研究日臻完善,河豚魚無毒養殖技術也日漸成熟,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希望可以品嚐安全無害的美味,市場潛力巨大。但是,河豚魚資源是有限的,如果不對其進行合理利用和保護,終究有一天河豚資源會枯竭。

本文鏈接:https://www.hhbky.com/huayu/nonglinmuyu/354866.html

Copyright © 2012-2020 花卉百科園 All right reserved.

文字美圖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內容由網友提供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